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字林

字林

一卷。晋吕忱(生卒年不详)撰。吕忱字伯雍,任城(今山东济宁市东南)人,《韵集》作者吕静之兄。此《字林》一卷见于丛书《说郛》卷八十五,后收入《青照堂丛书》摘三编第四函。其所分部有五:分毫字辨,音同画异、音义异同、画同音异,一字数音。这“一字数音”条竟全用元黄公绍所撰《古今韵会》部次,显然不是出自晋人吕忱之手。按《说郛》元末陶宗仪编,早已亡佚,今所传者系近人据明抄本配齐,故而这《字林》一卷很可能是明人伪托。考《魏书·江式传》云:“延昌三年(514)三月,或上表曰:‘晋世义阳王典祠令任城吕忱,表上《字林》六卷。寻其况趣,附托许慎《说文》,而按偶章句隐别古籀奇惑之字,文得正隶,不差篆意也。’”而后《字林》卷数说法不一,《隋书·经籍志》谓七卷,《旧唐书·经籍志》谓十卷,《宋史·艺文志》谓五卷,皆非一卷,卷帙较为繁富。《唐六典》云:书学博士以石经、《说文》、《字林》教士,科举考试要考《说文》六帖,《字林》四帖,《字林》的价值几与《说文》相等。《字林》大约亡佚于宋元之间,据李焘所述,南宋时传本已趋于散落,至元,戴侗《六书故》备载《说文》、《玉篇》、《类篇》诸书,唯独不及《字林》,显然《字林》已不传了。因此明代修《永乐大典》,于每韵每字之首胪列见存小学之书,略无遗漏,唯独不见《字林》。既然如此,《说郛》何从采收《字林》?其中一卷必为后人伪托无疑。唐封演《闻见记》卷二云:“晋有吕忱,更按群典搜求异字,复撰《字林》七卷,亦五百四十部,凡一万二千八百二十四字,诸部皆依《说文》;《说文》所无者,是忱所益。”由此可见,《说郛》之中的《字林》一卷,与吕忱原书面貌全非,毫不相干。清代治《字林》的学者,大都从辑佚入手,任大椿之《字林考逸》最为善本。

猜你喜欢

  • 石经补考

    十二卷(道光八年刻本)。清冯登府(1783-1841)撰。登府字云伯,号柳东,浙江嘉兴人,嘉庆庚辰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改宁波府教授。著有《三家诗异文疏证》。此书共七项内容:《国朝石经考异》二卷;《汉石

  • 东原兽医卞管勾集注

    见《司牧马经痊骥通元论》。

  • 周易八宫纳甲

    一卷。清吴脉鬯撰。据《四库全书存目》,吴氏的《易象图说》后附有八宫纳甲占例一卷。其书出自《火珠林》,《四库提要》称以钱代卜者之所用也。该书抄录八宫世次,略加案语,无所发挥。卦以乾、坎、艮、震、巽、离、

  • 张静思文集

    十卷。《附录》二卷。明张选撰。张选字舜举,江苏无锡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八年(1529)进士,授萧山知县,擢户科给事中。官至通政司参议。著有《张静思文集》。事迹具明史本传。此集共十卷。乃其曾孙缵曾所编。

  • 孝经集注述疏

    一卷。答问 一卷。简朝亮(1851-1933)撰。简朝亮字季纪,号竹居,广东顺德人,经学家。著述有《朱先生讲学论》、《尚书集注述疏》、《论语集注补正述疏》等十余种。此书首有自序,言《孝经答问》系授徒开

  • 鸣沙石室佚书

    十八种,十八卷。清末民国罗振玉(详见《云窗丛刻》)编。敦煌所藏古籍被发现后,多流传英法诸国,国内罕存,罗振玉汇辑英法诸国所藏汉唐古籍影印本,以及京城书坊所传敦煌残卷,共十八种,编成此丛书。丛书略按四部

  • 天延阁诗前集

    十六卷。《后集》十三卷。附《花果会唱和诗》一卷,《赠言集》四卷。清梅清(1623-1697)撰。梅清生平详见《瞿山诗略》(辞目)。是集分为前、后二集。前集十六卷。包括《乐府》、《乐家园草》、《新田集》

  • 鹤山县志

    十二卷。清刘继纂修。刘继,江西乐平人,举人,乾隆十五年(1750)知县。建县之始,县令黄大鹏纂修志略。刘继莅任,奉直省编志之旨,凡通都会邑,都采辑成书,遂与诸多人士谋修葺县志,复考新会、开平旧志,以黄

  • 转天心

    二卷。清唐英撰。唐英生平详见《梁上眼》(辞目)。此剧三十八出,根据艾衲居士所作小说《豆棚闲话》改编。写秀才吴明满腹经纶却功名无望,因题诗抒愤触怒玉帝,被冥司判死后托生于其妾珍珍为儿,取名吴定。吴定孝敬

  • 声说

    二卷。清时庸劢撰。事迹见“声谱”。时氏既撰《声谱》,遂集许书形声之误者,凡三百七十七字,成《声说》二卷。其所立说,不专主许氏,必遍考诸家,并参诸古文字,反复审核,谨慎求其是而后已。所论虽或有失,就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