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介堂集帖
六卷。清张琦(生卒年不详)辑。张琦,字西侯,生性爱笔墨。在该帖之自序中,述及曾得元明清诸书家墨迹数十卷,便与人选择其中其它摹帖中少见的书迹加以摹勒,成于康熙四十三年(1705)七月。该集帖前有韩崇孟题跋,记述成帖经过及内容;正文六卷中,有赵松雪书一卷,董香光书二卷,王觉斯书二卷,张二水书一卷。该帖中所集书迹除王觉斯二卷有豪迈超群之致,为帖中上品外,其它皆仿效其貌,或伪或劣,不足凭信。有清东海张氏本。
六卷。清张琦(生卒年不详)辑。张琦,字西侯,生性爱笔墨。在该帖之自序中,述及曾得元明清诸书家墨迹数十卷,便与人选择其中其它摹帖中少见的书迹加以摹勒,成于康熙四十三年(1705)七月。该集帖前有韩崇孟题跋,记述成帖经过及内容;正文六卷中,有赵松雪书一卷,董香光书二卷,王觉斯书二卷,张二水书一卷。该帖中所集书迹除王觉斯二卷有豪迈超群之致,为帖中上品外,其它皆仿效其貌,或伪或劣,不足凭信。有清东海张氏本。
一卷。汉晁错(前200-前154)撰,清马国翰辑。晁错,颍川(今河南禹县)人。初从张恢学习申不害、商鞅的法家学说。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汉景帝时任御使大夫,主张削夺诸侯王国封地,加强中央集权。后遭谮被杀
见“中州乐府音韵类编”。
一卷。唐张戬撰,清顾震福辑。王国维《天宝韵英陈庭坚韵英张戬考声切韵武玄之韵铨分部考》(《观堂集林》卷八)云:“撰《考声切韵》之张戬,其人见《唐书·宰相世系表》,官至泗州刺史,其弟锡相武后温王,则戬亦伪
五十九种,五十九卷。不著编辑者姓名,但前有湖南漫士小引,可能即为湖南漫士所编辑,而湖南漫士之真姓名及生平事迹又不可考知。《水边林下》收先秦至明零星小品,以唐、明两代为最多,唐人著述十三种,明人著述三十
一卷。汉何休(129-182)撰,清马国翰辑。何休字邵公,任城樊(今山东曲阜)人。质朴呐口而雅有心思。精研六经,擅长历算,尤好《公羊》、《春秋》。太傅陈蕃征他参政,蕃败,罹党锢。党禁解,辟司徒,拜议郎
一卷。唐代释吉藏(549-623)撰。吉藏,俗姓安,本西域安息人。祖世避仇居南海,住交广(今越南、广西)一带,后迁居金陵(今南京),吉藏生于金陵。童年时,其父引他见真谛,遂赐名吉藏。吉藏七岁(一说十三
清鲍楹(约1711前后在世)撰。鲍楹字觉庭,余杭(今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三十五(1696)年举人,官知县。著有《青溪先正诗集》。此集系鲍楹采掇淳安之诗,合为一编;以淳安古青溪地名为名。共收唐代一
二卷。明谭贞默(详见《三经见圣编》条)撰。此书作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是谭贞默《著作堂集》中的一种。书中所录只《小虫赋》一篇,又名《小化书》。其命意取自《庄子》“惟虫能虫,惟虫能天”以及《家语
二卷。清叶鉁(详见《续小学》)撰。果山在浙江嘉兴,叶鉁曾卜居其地,创立“修道居”。此书是叶鉁自为“修道居”修“志”,所以此书名为《果山修道居志》。此书第一卷述其所居以释、道、儒三教合为一堂,后一卷为同
一卷。清曹仁虎(1731-1787)撰。仁虎字来应,号习庵,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广东学政。工诗文,精小学、考据,尚著《转注古音考》等,有《宛委山房集》。是书历举晋卫恒以下至于清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