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存性编

存性编

二卷。清颜元(1635-1704)撰。颜元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博野(今属河北)人。幼年其父被掠到关外。八岁师事僧人吴持明,习骑射及兵法,拒绝学时文。他涉猎群书,怀疑宋儒。康熙二十三年(1684),北上寻父,负骨归葬,世称孝子。曾讲学于肥乡漳南书院。其学重躬行实践,反对宋明理学“空谈心性”。著有《四存编》、《朱子语类评》、《习斋记余》等书。此书为《四存编》之一。书中主要论述:孟子言性善,孔子言“性相近,习相远”,两者语异而意相同。宋儒误解“相近”之意,而以善为“天命之性”,相近为“气质之性”。遂使为恶者推委于气质。不知理即气之理,气即理之气。清浊厚薄,纯驳偏全,万有不齐,总归为一善。其恶为蔽习所染。如以目为例,则能视为目之性,其视之则情之善,看的详略远近则是才的强弱,皆不可谓之恶。唯有邪色引动,然后才有淫视。又认为,性之相近如真金,轻重多寡虽然不同,但其为金则相同。因有差等故不曰同,惟其同于一善,故曰“近”。举天下不同一之姿,以性相近一言包括,是即性善,即人皆可以为尧舜。世人引蔽习染无穷的罪恶,以“习相远”一言概括,是即非才之罪。下卷分列七图,以论述自己的学术观点。有《畿辅丛书》、《颜李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1987年中华书局出版《颜元集》收录此书。

猜你喜欢

  • 两汉诏令

    二十三卷。其中《西汉诏令》十二卷,宋林虑编。《东汉诏令》十一卷,宋楼昉所续编。林虑字德祖,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曾为开封府掾。楼昉字飏叔,鄞县(今属浙江省)人,官至宗正寺主簿。北宋时林虑因西汉文类中记

  • 再广历子品粹

    十二卷。旧本题明汤宾尹(生卒年不详)撰。汤宾尹,字嘉宾,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县)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乡举第一,廷对第二,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著有《睡庵集》及《再广历子品粹》等。《明

  • 弘山集

    四卷。明张后觉(1512-1578)撰。张后觉字志仁,号弘山,茌平县(今属山东省)人。张后觉生而聪慧,事亲孝。早岁,闻良知之说于县教谕颜某,遂精思力践,偕同志者讲习。已而徐樾以王守仁再传弟子来为参政,

  • 中州全韵

    一卷,明范善溱撰。范善溱字昆白,少居疁城(今江苏嘉定),长游姑苏(今江苏苏州市),或许来过北方。大概是明末人。《中州全韵》有燃藜居士序,云:“昔周宪王作南北曲百阕,脍炙人口:李献吉诗云:‘齐唱宪王新乐

  • 包公案

    见《龙图公案》。

  • 郑寒村年谱

    一卷。清郑勋辑。郑勋字简香,系谱主玄孙。谱主郑梁(1638-1713),字禹抚,号寒村,浙江慈溪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刑部郎中、广东高州知府等官。康熙三十七年(16

  • 演山集

    六十卷。宋黄裳(1044-1130)撰。黄裳,字冕仲,自号紫元翁,南平(今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政和间知福州。累迁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时行“三舍法”,裳曾上书谓:“宜近不宜远,宜少

  • 禹贡详略

    无卷数。明韩邦奇(详见《易学启蒙意见》)撰。《禹贡详略》对《尚书·禹贡》加以注释,注语浅近,详略不。据书前著者小引可知,其略者为初学子弟作,其讲说者为举业作,其详释者为进一步研考作。书后蓟门欧思诚跋语

  • 廓轩竹枝词

    一卷。清志锐(约1895前后在世)撰。志锐字公颖,号伯愚,满洲正红旗人,他搭拉氏,生卒年不详。光绪六年(1880)进士,由编修历官伊犁将军。甲午中日事起,上疏陈坚守策略万言,以侍郎奉命赴热河练兵,未逾

  • 六书杂说

    一卷。清杨锡观撰。杨氏生平,参见《六书辨通》。是书专释六书之义。凡九条,依次是:六书统于指事、指事象形分界、指事会意分界、谐声从方音而多、古今人转注、假借有二义、方中履六书通说、变换偏旁之文多后增、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