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孙庞斗志演义

孙庞斗志演义

二十卷。明本题“吴门啸客述”。复有题“澹园主人编次,清修居士修订”者。作者真实姓氏不详。书成于明末崇祯年间。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的故事,又名《前七国志》。书二十卷二十回,每回有偶句题目。故事讲述战国初期七国纷争,燕国驸马孙操之子孙膑为报强秦挟制之仇,去云梦山向鬼谷先生学艺,路遇庞涓,二人结为兄弟,同师学艺。庞涓心地奸诈险恶,下山后入魏国。后孙膑亦入魏,遭庞涓暗算,被刖去双足。齐国设法将孙膑救走,最后孙膑在马陵道大败魏军,擒杀庞涓,孙膑随之退隐岩穴,全书结束。该书集中笔墨塑造了正面主人公孙膑形象,他胸襟坦荡,待人赤诚,足智多谋,在未识庞涓真面目之前,一直视庞涓为知己兄弟,甚至忍着刖足惨刑的剧痛为庞涓抄写天书。而知道庞涓害己的真情之后,又能隐忍待机,凭超人智慧和浩然正气,与敌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复仇成功,给恶人以应得的惩罚。在孙膑身上,体现了古代正直之士的传统美德。在与之对比的庞涓身上,则集中了作者对邪恶小人的揭露批判。该书写作可能受到关于七国春秋平话的影响,诸多情节与元曲《马陵道》也颇相似。作为历史演义,在孙膑身世等诸多历史事件上与史实不符,没有处理好史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书中的神怪法术太多而且玄虚,如孙膑会八门遁法、能剪草为马撒豆成兵等,过于追求奇幻,削弱了它作为历史小说的价值。叙事中心突出,线索分明,语言简洁,则是其长处,故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可读性。总体来说,该书在中国小说史上有一定地位,但属于三流作品。有明崇祯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歧山园藏版本和芸生堂刊本,均为四卷二十回,藏南京图书馆。另有啸花轩《前后七国志》合刊本,文和堂《前后七国志》合刊本。1984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前后七国志》校点本。

猜你喜欢

  • 师旷占

    一卷。春秋时晋人师旷(生卒年不详)撰。师旷字子野。冀州南和(今属河北省)人。目盲,自称瞑臣,又称盲臣。为晋国掌乐大师。师旷之书,《汉书·艺文志》小说家类有师旷六篇。《后汉书·苏竞传》有“猥以师旷杂事”

  • 老子唐本考异

    一卷。清严可均(详见《说文声类》)校,魏锡曾(生卒年不详)补正。魏锡曾,字稼孙,仁和(今属浙江杭州)人。贡生,官至福建监使。据钱大昕《潜研堂》跋末记载;易州景龙《道德经》碑,金石学者当初并未著录,严可

  • 文选双字类要

    三卷。旧本题宋苏易简(958-996)撰。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今属四川)人。少聪敏好学,风度奇秀。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宋太宗临轩复试,苏易简所试三千余言,为所赞赏。累官翰林学士,参知政事,以礼部侍

  • 空山堂春秋传

    十二卷。清牛运震(详见《空山堂易传》)撰。此书讲论《春秋》经义不信《左传》、《公羊》、《穀梁》之说,作者对“三传”的驳诘随处可见,其风格颇近宋刘敞、孙复二家。由于运震博涉群书、淹通经义,其学识足以济辩

  • 劝世恒言

    一卷。清昆林删订。昆林,是魏裔介(详见《孝经注义》)别号。此书共四十八条,用骈文体例,论述因果报应关系,教诲百姓弃恶从善。因此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故显得字句繁杂难懂,缺乏明快通俗之感。

  • 古文尚书疏证

    八卷。阎若璩(1636-1704)撰。若璩字百诗,号潜丘,山西太原人。清代著名学者。康熙十八年(1679)荐举博学鸿词,不第。若璩博通经史,长于考据,尤精地理,尚书徐乾学延为上客,与修《大清一统志》及

  • 春秋贯解

    不分卷。清王尚概撰。尚概字季平,号羲川,天水(今甘肃天水)人。潜心经义,所著有《十三经管见》及《诸经贯解》若干卷。该书撰成于清道光年间,到民国年间才由其曾孙王汝翼将该书与《易解》等合刊为《羲川遗书》。

  • 史评

    十卷。明范光宙撰。范光宙,石门(浙江桐乡县)人,字霁阳。其书起自春秋,终于南宋。对人各自作评述,书中大多沿袭前人绪论。此书有清内府藏本。

  • 晓春阁诗集

    一卷。清尤澹仙撰。尤澹仙,生卒年不详,字素兰,号寄湘女史,江苏长州(今苏州)人,清代诗人。此书为《吴中十子诗钞》之一。卷首题有:“林屋山人任兆麟心斋阅定,清溪内史张允滋选”字样,有任兆麟及沈持玉女士所

  • 韦斋集

    十二卷。《附录》一卷。宋朱松(1097-1143)撰。朱松字乔年,号韦斋,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朱熹之父。政和八年(1118),同上舍出身。荐除秘书省正字,官至吏部员外郎。因言事忤秦桧,出知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