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孝经义疏

孝经义疏

不分卷。清阮元(1764-1849)撰。阮元字伯元,号芸台,原籍江苏仪征人,清代著名学者。官至漕运、湖广、两广以及云贵总督,晚年拜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傅。曾师从焦循、邵晋涵、任大椿、王念孙等著名学者。著述颇丰,自著的有《揅经室集》五十八卷、《诗书古训》六卷、《曾子注释》四卷、《仪礼石经校勘记》四卷、《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二百四十三卷等十余种,主持编纂的有《经籍纂诂》一百零六卷、《十三经注疏》四百一十六卷、《皇清经解》一千四百卷等多种。是书题为义疏,并不依经文章解句释,实为札记体,其中多精义。如谓以经为书之名目,实自孝经开始,具体出自三才章“夫孝,天之经也”句。又谓孔子于诸侯卿大夫士,云“然后能保其社稷,然后能保其宗庙,然后能保其禄位”,于天子但云“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不言“然后能保其四海”,此孔子春秋尊王之义。凡此皆为微言大义所系。其他如释敬字、释患字以及发明顺训二字等,也颇见深研有得。只有断郑注为郑小同作,过于相信陆澄而否认刘肃,是其一蔽。该书版本为道光十六年(1836)日省吾斋刊本。

一卷。梁武帝(464-549)撰。清马国翰编辑。梁武帝即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市)人,南朝梁开国主。武帝博学能文,骑射、乐律、书法、围棋皆极精妙。即位后,大修文教,笃奉佛教,著述明人辑有《梁武帝御制集》。据《隋书·经籍志》载,梁武帝撰《孝经义疏》十八卷。新旧唐志记载相同,书唐以后已亡佚。邢昺正义偶有所引。该书开首释仲尼二字,谓“邱为聚,尼为和”,未免牵强。明人辑《梁武帝集》有《说明堂》一篇,虽非义疏之文,而明堂阐述之义,与《孝经》有关。马国翰从邢昺正义辑出,并录《说明堂》一篇。该书采掇虽不多,然实开唐明皇御注之先。是书存于玉函山房辑本。

猜你喜欢

  • 老子说略

    清张尔岐(详见《仪礼郑注句读》)撰。古来学者对《老子》评品褒贬各随己意,或尊之以为“真经”,或黜之以为邪说。为其作注者,或穿凿附会,或别生枝节,皆失老子明道德之本意。使《老子》一书,如同清水渍蔗而甜,

  • 述学

    内篇三卷,外篇一卷,补遗一卷,别录一卷。清汪中(1744-1794)撰。汪中字容甫,江苏扬州人。少孤贫好学,三十四岁为贡生,以母老不赴朝考,绝意仕进。毕沅总督两湖,聘为幕宾。著有《广陵通典》、《周官征

  • 易义考逸

    一卷。清孙彤撰。彤系孙冯冀之弟,直隶承德(今河北承德)人,官至候选道。此书作者自称所集皆李富孙《缀录集解》所遗,命曰考逸。实际上,其内容与孙星衍经传集解大致相同,既无考订之文,也无新创之义。姑存目于此

  • 奉贤县志

    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韩佩金修,张文虎纂。韩佩金,清光绪四年知奉贤县事。张文虎,江苏南汇人。此志卷首为图说,以下为志十五,其目为疆域、建置、赋役、水利、字校、祠祀、官司、营汛、科第、人物、列女、艺

  • 诗谱补亡后订

    三卷。清吴骞(1733-1813)撰。吴骞字槎客,号兔床山人。浙江海宁人,清代文学家,乾隆时贡生。骞生负异禀,过目成诵,笃嗜典籍,遇善本则倾囊购之,校勘精审,所得不下五万卷,筑拜经楼藏之,钱大昕为之序

  • 方言藻

    两卷。清李调元撰。李调元生平见“通诂”。是书辑录唐宋诗词中的方俗语词一百零八条,一一考释之。首列诗词内方俗语,次引经传子史等书考释之,间引《方言》为证。是一部专辑诗词方俗语的著作,对其后张相《诗词曲语

  • 鄱阳集

    ① 四卷。宋洪皓(1088-1155)撰。洪皓字光弼,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人。政和五年(1115)进士。宣和中,为秀州司录。累擢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为大金通问使,被金扣留。副使龚投归刘豫,而洪皓独

  • 唐碑帖跋

    四卷。明周锡珪编撰。周锡珪,字禹锡,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该书所载均为唐碑,书后还附有五代碑一种。各碑就周锡珪所见,各为题跋。但唐尉迟敬德碑,乃遗不载。他在前人如黄伯思、米芾等人考释的基础上,对有些阁

  • 来云阁诗稿

    六卷。清金和(1818-1885)撰。金和字弓叔,号亚匏。江苏上元(今南京)人。诸生。擅诗,诗多长篇,具有散文化的特点。其诗篇多为反映社会政治之作。著有《秋蟪吟馆诗钞》。此编分六集。《然灰集》:撰者自

  • 澄迈县志

    十卷。清高魁标纂修。高魁标,直隶河间府沧州(今河北沧州)人,岁贡,康熙三十八年(1699)任澄迈知县。旧志修于明嘉靖间教谕林堪,二修于万历间曾拱璧,三修于康熙十一年(1672)知县丁斗柄,此志为四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