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亭编年诗
不分卷。清王箴与(1693-1758)撰。王箴与,宝应(今江苏宝应)人。康熙五十一(1712)年进士。雍正十三(1735)年官卫辉,以官事下狱,旋释还。王箴与还著有《木清阁文稿》,《诗意存》,《春秋意存》等。又有许多农事诗。曾为袁枚纂《江宁县志》。是集收自乾隆二年至乾隆十七年间诗作,计一千一百三十二首。书中有翁汝骧,查慎行,辛藻功所作序。是书有乾隆间刻十八卷本,嘉庆元年(1796)刻十卷本。
不分卷。清王箴与(1693-1758)撰。王箴与,宝应(今江苏宝应)人。康熙五十一(1712)年进士。雍正十三(1735)年官卫辉,以官事下狱,旋释还。王箴与还著有《木清阁文稿》,《诗意存》,《春秋意存》等。又有许多农事诗。曾为袁枚纂《江宁县志》。是集收自乾隆二年至乾隆十七年间诗作,计一千一百三十二首。书中有翁汝骧,查慎行,辛藻功所作序。是书有乾隆间刻十八卷本,嘉庆元年(1796)刻十卷本。
二十二卷,附表五卷。清吴汝纶修纂。吴汝纶(1840-1903),字挚甫,安徽桐城人。同治四年(1865)进士。师事曾国藩,为“曾门四弟子”之一。曾任深州、冀州知州。还受聘保定莲池书院山长、京师大学堂总
二卷。清蒋衡撰。衡原名振生,字湘帆,一字拙存,晚年号江南拙叟,又号函潭当布衣。江苏金坛(句容县)人,康熙贡生。蒋氏善长书法,曾以楷书写十三经共八十余万字,乾隆时曾奉旨刻石列于太学。著有《拙存堂诗文集》
二十一卷。《诗集》十四卷。明蔡忠尧撰。忠尧字仲文,号东郭子。浙江临海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六年(1537)举人。官松溪教谕。是时,以方正学的《逊志斋集》为大宗,忠尧与正学同乡,深得其“义理”、“道德”
二卷。汉汜胜之(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汜胜之(《续四库全书提要》又作“范胜之”),汉成帝时为议郎。曾被派到三辅(今关中平原)指导农夫耕种,政绩斐然,后迁为御使。著有著名农学著作《汜胜之书》。《汜胜
十八卷。清屈复(1668-1744)撰。屈复生平事迹见《玉溪生诗意》条。屈复于杜诗,用功至深,故能指摘其疵类。有明王世贞、王慎中,清王士祯、宋荦、邵长蘅五家评本,早已刊行。此则仅此传抄秘迹,于五家外,
二十三卷。清惠栋(1697-1758)撰。惠栋字定宇,号松崖,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惠土奇之次子,清代《易》汉学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其书主要发挥汉儒之学,以荀爽、虞翻为主。并且参照郑玄、宋咸、干宝诸家之
见《证类本草》。
十三卷。明梅鼎祚(1553-1619)编。鼎祚字禹金,安徽宣城人。守德子,以古学自任,诗文博雅,王世贞尝称之,申时行欲荐于朝,辞不赴,归隐书带园,构天逸阁,藏书著述其中。有《才鬼记》、《青泥莲花记》、
① 二卷。清庄存与撰。此书所标出的《尚书》篇目,与其所著《尚书既见》不同,但二书体例相同,都是纯以议论的形式来谈义理。如庄氏于《泰誓》谓夏桀之残暴比不上商纣,伊尹七就之而后方去桀而归汤,伯夷、太公辟纣
二卷。近人曾广源撰。广源字浩然,湖北江陵人,曾在中国大学等学校任教,编有《等韵研究》讲义,著有《反切释例》、《戴东原转语补释》等。是编上卷为切音十例、声母分等表释、切韵分等释读、声母类位呼等及切语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