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集》二十五卷、《后集》二十五卷、《续集》二十二卷。不著辑者姓名。此书初刻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有杨一清《序》,但称先儒所撰。再刻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有朱吾弼《序》,仅称其为董崇相家藏
十二卷。清周树槐(1876-1858)撰。周树槐字星叔,湖南长沙人。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官山西沁源江西吉水县知县,年未五十致仕归。周树槐年二十四通籍,二十六作吏山西,阅三年,丁艰归里。归后尽烧
十五卷。明唐文献(1549-1605)撰。唐文献,字元征。华亭(上海松江)人。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第一,授修撰。累官至礼部侍郎,掌御林院事。卒谥文恪。著有《占星堂集》。是集凡十五卷。据朱彝尊《静
二卷。《前集》二卷。《别集》二卷。《续集》一卷。《渔啸集》二卷。《顿诗》一卷。明顿锐(约1522年前后在世)撰。顿锐,字叔养,涿州(今河北涿县一带)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官代府右长史。锐少负诗
三十四卷。清方浚颐(1815-1889)撰。方浚颐字子箴,号梦园。定远人。道光年间进士,授翰林编修。历官四川按察使,两淮盐运使,广东布政使。著有《二知轩文存》。此集三十四卷,卷一至卷二有论六十二篇,卷
一卷。法显撰。原书名《游历天竺记传》,又名《法显传》。法显(约337-约422)。东晋平阳武阳(今山西)人。俗姓龚,早年出家为僧。为寻求佛典,于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与慧景、道整等同道一起,从长安
二十六卷 或问 六卷。清郜坦撰。郜坦为江苏淮安人,生卒年及事迹均未详。此书成于乾隆三十年(1765),书首有《纂例》十五篇,书末有《或问》六卷,申明去取诸家之说的标准。本书所采《春秋》经文皆依《左传》
二卷。明胡文焕(生卒年不详)编。胡文焕著有《文会堂琴谱》。本书就坊本《诗学大成》采录重新编次而成。全书分三十九门。所采录的诗自汉魏六朝至明代。但好坏并存。
七卷。明马理(1471-1555)撰。理字伯循,号溪田,陕西三原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至南京光禄寺卿,死于地震,谥忠宪。为关中名儒,为学者所宗。人称其《易》学,实可与梁寅、蔡清、陈琛、湛若水
一卷。明袁宏道(1586-1610)撰。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公安(今湖北公安县)人。万历年间进七,官至吏部郎中,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之一。在三袁中文学成就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