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小尔雅疏

小尔雅疏

八卷。清王煦撰。王煦(1758-?)字汾泉,号定桐,浙江上虞人。乾隆间举人,官通渭知县。生平致力经学,考求文字训诂,为时人所重。尚著《说文五翼》、《国语释文》、《文选七笺》等。王氏嘉庆五年(1800年)序云:“窃以训诂之体,当先识古文以正其字,次审古音以定其声,而训诂继之。”“今一准许氏《说文解字》,参以《玉篇》、《广韵》诸书,辨其子母与其雅俗,所以存古文也。”“今并旁征汉读,按定正声,力除惉,所以存古音也。”“今自秦汉迄于晋唐,凡传注之书有关雅训者,并从搜辑,至于齐鲁韩诗、贾马郑王诸经逸注,苟谊堪取证,亦所不遗,所以存古训也。”王疏要点为四:据善本及群书之所征引,以校勘今本《小尔雅》之讹误脱漏;据《说文》等字书以订定传本文字字体之失;旁征汉读,以正字音;从经籍传注中广泛搜求雅训,以存古训,并发挥前人之注。是书征引丰富,疏解亦颇严谨而有条理,唯时或拙于识断,如《广言》:“惎,忌也。”一条,疏文把《说文》“忌,憎恶也”《左传·襄公十四年》“君忌我也”中的动词“忌”,与《礼记·曲礼》“忌日,不乐”中的名词“忌”混而为一,统言为“皆其义也”。再者,是书依据《说文》订正字体时,往往把通行已久的字体斥为讹字,如改“晋”为“”,未免过于拘泥。王氏亦谓《小尔雅》非掇拾之作,卷一辨析甚详。是书有凿翠山庄刊本、王氏自刊本、邵武徐氏校刊本等。

猜你喜欢

  • 别本芦川归来集

    六卷。宋张元干(1067-1143)撰。元干,字仲宗,自号真隐山人,又称芦川老隐,芦川长乐(今福建福州)人。生平详见(《芦川归来集》(辞目)。此集由《永乐大典》中聚集成编。共六卷,诗三卷,杂文三卷,末

  • 石经考

    一卷(石经汇函本)。清顾炎武撰。宋王应麟《困学纪闻》称石经有七种:“汉熹平则蔡邕,魏正始则邯郸淳,晋裴颁,唐开成中唐玄度,后蜀孙逢吉等,本朝嘉祐中杨南仲等,中兴高庙御书。”其实,石经只有六种。关于晋石

  • 东维子文集

    三十卷。《附录》一卷。元杨维祯(1296-1370)撰。维桢字廉夫,号东维子。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少时读书铁崖山中,故自号铁崖。泰定间进士。累官至江西儒学提举。元末隐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张士诚征召

  • 周易虞氏消息

    二卷。清张惠言撰。此书上卷为乾元、日月在天成八卦、庖羲则天成八卦、乾坤六位、乾坤立八卦、八卦消息成六十四卦,下卷为卦气用事、乾元用九、元、中、权、反卦、两象易、系辞引爻、归奇象闰。八卦消息成六十四卦,

  • 老残游记

    晚清刘鹗(1857-1909)撰。刘鹗字铁云,号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对通过科举博取功名没有兴趣,他崇拜西学,喜欢研究数学、医学、水利等,年轻时还做过医生和商人。

  • 逸语

    八卷。明贺隆撰。隆字汝隆,别号逸庵,浙江永嘉人。贺氏爱好典籍,以其心得撰为此书,弘治年间由其子贺倍刊行。作者自序称,黄钟为万事之本根:黄钟为十二律之始,而十二律又所以调阴阳,制声乐;其他如度量权衡亦由

  • 灌园集

    二十卷。宋吕南公(1047-1086)撰。吕南公,字次儒,建昌南城(今江西南城县)人。《宋史文苑传》称其“于书无所不读,于文不肯缀辑陈言。”熙宁中,王氏经义盛行,只有南公度不逐时好。他一试进士不中,即

  • 骈体文钞

    三十一卷。清李兆洛(1769-1841)编。李兆洛字申耆,晚号养一老人,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嘉庆进士,授安徽凤台知县。工诗古文,尤长舆地之学。著有《养一斋文集》、《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历代舆地沿

  • 经典释文补续略例

    一卷。汪远孙(1789-1835)撰。汪远孙字久也,号小米、借闲漫士。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经学家。据《清史列传》记载:“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官内阁中书。”家中有著名的藏书楼“振

  • 高密县乡土志

    不分卷。清王梦松修,傅骏声等纂。光绪末年,西洋学术、文化输入中国,各地改设学堂,并命各地守官编纂乡土志,作为历史课本的参考。王梦松而与邑中绅士商讨,征邑中俊秀,分任纂修、校勘、采访诸事,历数月而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