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方壶斋丛书
四集,三十六种,七十卷。清王锡祺编。王锡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著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一书,书中搜辑清代地理游记著作,铅字印行。《小方壶斋丛书》所收多清代学者著作,按四部次序排列。虽用活字排印,但流传极少,颇不易得。其中清丁寿征《春秋异地同名考》一卷、清阮芝生《左传杜注拾遗》一卷、清张天民《淮城日记》一卷、清李元庚《望社姓氏考》一卷、清金安清《东倭表》一卷、《东倭考》一卷、清包世臣《三案始末》一卷等书都很有史料价值,且少传本。有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南清河王氏铅印本。
四集,三十六种,七十卷。清王锡祺编。王锡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著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一书,书中搜辑清代地理游记著作,铅字印行。《小方壶斋丛书》所收多清代学者著作,按四部次序排列。虽用活字排印,但流传极少,颇不易得。其中清丁寿征《春秋异地同名考》一卷、清阮芝生《左传杜注拾遗》一卷、清张天民《淮城日记》一卷、清李元庚《望社姓氏考》一卷、清金安清《东倭表》一卷、《东倭考》一卷、清包世臣《三案始末》一卷等书都很有史料价值,且少传本。有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南清河王氏铅印本。
二卷。清王国维(1877-1927)撰。王国维事迹见《南唐二主词校》辞目。此书为论词之作,系著者重要的文学论著,为近代最著名的词话。它突破了清代浙西词派与常州词派的局限,独树一帜,而以“境界说”为中心
六卷。清夏炯(1795-1846)撰。夏炯字仲子,一字卯生。安徽当涂人。少年时代在程瑶田、凌廷堪、其师汪莱诸海内通人门下聆其议论,志于汉唐诸儒之学。嘉庆二十一年(1816)工部尚书白小山视学安徽举科试
四卷。南宋史绳祖(生卒年不详)撰。史绳祖字庆长,眉山(今属四川)人。早年从学于魏了翁,官至朝清大夫直焕章阁,主管成都府玉局观。勤奋好学,经史百家之书,无所不读。此书卷首自谓:“余少之时,将求多能,蚤夜
四卷。明王时槐(1522-1605)撰。王时槐,字子植,号塘南,安福(今江西省安福县)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历礼部郎中、福建佥事。累官太仆少卿,降光禄少卿。隆庆末,出为陕西
十卷。唐陆淳(详见《春秋集传纂例》)撰。此书是陆淳转述啖助、赵匡两家攻驳三传之论的书。《纂例》一书,啖助排比科条,阐明笔削之旨,其攻击三传之论,只总举其大意。而此书则列举未入《纂例》之三传文,条列其失
六卷(已佚),郑樵(1103-1162)撰。郑樵字渔仲,晚年居于闽夹漈山中,学者称为“夹漈先生”。南宋史学家。他于史学推崇司马迁、刘知几;于学术注重实地考查、不空谈心性。对天文、地理、博物,音韵也有丰
一卷。英国恒里汤纳耳(生卒年不详)撰,美国卫理译,清汪振声笔述。恒里汤纳耳,生平不详,疑即撰写《农学初级》的旦尔恒理。《农学津梁》共六十章,主要是谈论土壤、植物和肥料,内容与《农学初级》大同小异。有光
二十一卷。清范良(生卒年不详)编。范良字眉生,徽州(今安徽)人。此集为通代诗选,共二十一卷。集中所选自汉到明代的诗作为五类:一为乐章;二为应制;三为应试;四为朝堂;五为馆课。并于每类之前,各冠以小引。
即《续资治通鉴》。
八十五卷,魏征等撰。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下曲阳(今河北藁城、晋县一带)人,唐初名相、著名历史学家。隋末,武阳郡丞元宝藏响应李密起兵,召魏征为典书记。魏征归李密,仍掌文翰。李密兵败,魏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