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小窗遗稿二种

小窗遗稿二种

十六卷。清张漪撰。张漪,生卒年与事迹均不详。怀来(今属河北省)人,县学生。张漪所著《春秋经异》、《论语异文集览》二书,大都搜集古书中的异文,及后人的考订汇辑成书。从二书内容可知,张漪治经学有乾嘉学派朴实之风,不过对有的问题的分析还欠缜密。就书的体例而论,存在着前后不一致的地方。《春秋》为孔子所作的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十二篇,一万七千字,简短隐晦,仅具纲目,并尊之为“经”。于是后世学者对《春秋》多有引申、说解。解《春秋经》者称为“传”。《汉书·艺文志》著录传《春秋》者有五种,即《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邹氏传》、《夹氏传》。《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三传并立于学官,进行传授,而《邹氏传》“无师”,《夹氏传》“未有书”。所谓“无师”,即无人传授;所谓“未有书”,是说此书只限于口头相传,没有著成书。《春秋》三传,文字互有异同。宋胡安国又撰《春秋传》,其书元祐间作为科举应试必读之书,并以监本流传。胡安国《春秋传》之经文有取之于三传,也有取之于别本及传闻异辞。张漪之书,广泛收罗三传及胡安国之说,同时又勾取他书异文而成。《论语》一书流传到汉代,有三种不同的本子:《古文论语》二十一篇,《鲁论语》二十篇,《齐论语》二十二篇。而今独存者仅《鲁论语》,其他二种本子已佚。后世所传之《论语》,系东汉郑玄混合各本而成。历代为之作注的有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皇侃《论语义疏》、宋邢昺《论语注疏解经》。另外还有《石经论语》。上述各本与郑本文字相异的地方不少,与东汉桓谭《古论语》文异达四百余字。张漪所撰《论语异文集览》,列举历代古注,参考朱彝尊《经义考》,对《论语》的文字作进一步考证、辨伪。书中渗透着作者的新见解。张氏之书对研治《论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小窗遗稿二种》目录:清张漪述《春秋经异》十二卷,《论语异文集览》四卷。有清嘉庆间刊本行世。

猜你喜欢

  • 三体石经时代辨误

    二卷(民国十四年排印本)。王照撰。王照字小航,号水东老人。此书成于民国十二年(1923)。当时三体石经刚从洛阳出土,学者们沿宋人之说,都称之为魏正始石经,这本是洪适《隶释》以来的定论。而王照信奉范晔《

  • 世说新书

    见《世说新语》。

  • 忠贞录

    三卷,附录一卷。明李维樾(生卒不详)、林增志(生卒不详)合撰。李维樾,字荫昌,林增志,字可任,二人皆吉州安福(今属江西省)人。生平事迹不详。《忠贞录》为记其同里卓敬事而编。卓敬,字惟恭,瑞安(今浙江省

  • 权文公集

    十卷。唐权德舆(761-818)撰。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奉安)人。少以文章知名。德宗建中元年从政,累官至宰相、刑部尚书,后出镇兴元,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德舆善诗文,精通经术。长于五古。著有《童

  • 中枢政考

    三十一卷。鄂尔泰等奉敕撰。鄂尔泰,已见前条。是书成于乾隆六年(1741),进呈于乾隆七年。计有八旗则例十五卷,绿旗则例十六卷。八旗、绿旗均有职制、公式、户役、仓库、田宅、军政、邮驿、关津、盗贼、杂犯等

  • 古学捷录

    十卷。清陈应麐(生卒年不详)撰。陈应麐原名应明,宁缙英,莆田(今福建莆田县)人。本书为科举答策而作。共十篇,每篇又各设子目。所采皆明人类书。错误之处也较多。

  • 壬癸集

    一卷。王国维(1877-1927)撰。王国维学贯中西,文章学术百年来无第二人,其忠君之心,根深蒂固,愚而近痴,亦民初一人而已。此集收壬子(1912)癸丑(1913)二年间侨居日本所作之诗,收古今体诗二

  • 孟子辨证

    二卷。清谭沄撰。谭沄,湖南湘潭人。官郴州学正。是书首有沄自序,谓《孟子》一书,“先游齐后适梁”者系《史记》之误;以“魏惠成王为有后元年”者为《竹书纪年》之误;以“齐宣王移下十年”者为《资治通鉴》之误。

  • 古器铭释

    十卷。明卞蓘(生卒年不详)撰。卞蓘为扬州(今属江苏)人。此书成于嘉靖中,完全抄袭《博古图》与薛尚功《钟鼎彝器款识法帖》,而且前后失次,摹刻舛讹,不足依据,没有什么价值。《四库提要》据浙江巡抚采进本著录

  • 使东日录

    一卷。明董越撰。董越,字尚矩,宁都(今江西宁都县)人,生卒年不详。少孤贫、成化五年(1469)进士,授编修。弘治元年(1488)为朝鲜颁诏正使,累官工部尚书。著有《使东日录》、《朝鲜赋》(已著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