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少室六门集

少室六门集

一卷。元魏菩提达摩(通称达摩,?-536,一说528)撰。达摩生于南印度,婆罗门族,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梁普通年中(520-526,一说:南朝宋末),自印度海路来广州,从广州至北行于魏沿途传教弘法。据说在洛阳他看见永宁寺宝塔建筑精美,自言年已一百五十岁,历游各国都未曾见过,便“口唱南无、合掌连日”(《洛阳伽蓝记》卷一)。达摩于少林寺修习禅定,时人有称他是壁观婆罗门,晚年记载不详,据说他遇毒而逝,葬于熊耳山(今河南省宜阳县)。有关达摩的传说很多,但真正能代表他佛学思想的是“二入四行说”,其观壁的特点在于“藉教悟宗”,“不随于文教”。后世佛教徒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为达摩禅法的标志,故后世人称禅宗为“佛心宗”。达摩的师承已无法考证,后人追溯说法各异,但都能肯定达摩是中国禅宗初祖的历史地位。主张自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六代是一脉相承的。达摩主要学术著作有:《少室六门集》上下二卷,即:《心经颂》、《破相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六种,以及敦煌出土的《达摩和尚绝观论》、《释菩提达摩无心论》、《南天竺菩提达摩禅师观门》等。《少室六门集》一书共分六门,即:第一门心经颂,就心经逐句作为五言颂,三十七章,每章八句,所依心经是唐三藏玄奘译本。第二门破相论,问答观心要义,共十四番,末附有七言偈一章八句。第三门两种入,叙述理入和行入,末附四言偈一章八句。第四门安心法门,阐述中迷解之分,次有三番问答,末附长短句颂一章。第五门悟性论,广申迷悟之本,末有夜坐偈一篇,七言四十句,又有回文真性颂二十字。第六门血脉论,有八番问答,末有五言偈一章八句,前四句为传法偈,后四句是答杨衒之识句。四行安心二篇为全书精华所在,也是禅宗之法要。此集文思才畅,法心宗传,影响既深且远。现见载于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猜你喜欢

  • 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

    二卷。宋范应元(生卒年不详)撰。范应元,号果山,又号无隐斋谷神子。刘惟永《道德真经集义大旨·诸家姓氏》称:“范应元,南岳寿宁观主,号果山,无隐斋谷神子作解”(指范应元为《老子》作解)。据此知范应元曾撰

  • 古今韵会举要

    三十卷。元熊忠撰。忠字子中,亦昭武(今福建邵武县)人,为黄公绍馆客。忠惜《韵会》“编帙浩瀚,四方学士不能遍览”,故删其注说之繁重,并增其韵字之遗漏,别为《韵会举要》,书成于元大德元年(1297年)。是

  • 四书参注

    无卷数,清王植撰。王植字槐三,深泽(今河北深泽县)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官至邳州知州。此对程朱理学特别推崇,对清人王廷诤、崔纪、傅泰等人的解说也有所采纳,但对汉儒训诂之学极力贬低

  • 初月楼闻见录

    十卷、续十卷。清吴德旋(1767-1840)撰。德旋字仲伦,江苏宜兴人。诸生,著《初月楼集》。本书乃广读宋、明代先人小说,杂录纂辑而成。版本有民国上海文明书局石印《清代笔记丛刊》本,民国上海进步书局石

  • 子史粹言

    二卷。清代丁晏撰。丁晏字俭卿,一字柘堂,江苏山阳(今江苏淮安)人。道光举人,官至内阁中书,著有《颐志斋丛书》。此书是作者读子类、史类书籍时,摘录其中所谓“有益于身心之语”,撰成此书,故命名为《子史粹言

  • 仪卫轩文集

    十二卷。《外集》一卷。《附录》一卷。《诗集》五卷。《遗书》三卷。清方东树(1772-1851)撰。方东树,字植之,安徽桐城人。主治经史。受学于姚鼐,为桐城派作家,以反汉学为旗帜,极力宣扬程朱理学。曾谓

  • 明诗综

    一百卷。清朱彝尊(1629-1709)编。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又号舫,晚称小长庐钓鱼师。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康熙时举博学鸿辞,与修《明史》。长于考证,工古文、诗词。诗与王士祯并称“南北两大宗”,词

  • 石渠宝笈

    四十四卷。清张照、梁诗正、励宗万、张若霭、庄有恭、裘曰修、陈邦彦、观宝、董邦达等人奉敕编撰。时乾隆九年(1744),与《秘殿珠林》同时稍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误为乾隆十九年。此书最先为“上谕”,次为

  • 灵石山房诗草

    二卷。清贵成(约1854前后在世)撰。贵成字镜泉。蒙古正蓝旗人,生卒年未详。杭州驻防。道光二十年(1840)举人。官兵部郎中。尽力于公家职事,能搜抉利弊,有所不可,议论侃侃,百折不回。与黄云鹄同官至契

  • 易传阐庸

    一百卷。明姜震阳撰。震阳字复亨,自称东楚,系淮河泗水之间人。其书以朱子《本义》为主,附缀诸说于下,而经文次第仍用王弼之本,大概是因为只见到坊刻《本义》而并未见到朱子原书的缘故。其说大体循文衍义,繁复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