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尔雅翼

尔雅翼

三十二卷。南宋罗愿撰。罗愿(1136-1185)字端良,号存斋。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乾道二年(1166年)进士,官知鄂州。博学好古,法秦汉为词章,高雅精炼,朱熹特称重之。所著尚有《鄂州小集》、《新安志》。是书谓之“翼”者,言为《尔雅》之辅翼。仿《尔雅》体例,分《释草》、《释木》、《释鸟》、《释兽》、《释虫》、《释鱼》六篇。性质近《埤雅》,专释动植物称谓,全书收辑词语四百零七个。考据精博、体例谨严,征引古书甚多,描述草木鸟兽虫鱼的形貌特点及性情功用,十分详备,且往往分析字形,征引史实为说;然诠释义理尚有牵强附会者,仍未脱安石《字说》旧习也。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补逸》曰:“其书成于淳熙甲午(1174年),自为序而未及刊刻,至咸淳甲午(案:据王应麟后序当为咸淳庚午,即咸淳六年,1270年。咸淳无甲午),厚斋(案:王应麟学者称厚斋先生)知徽州时,始为刊布。至元初,其版已逸,徽州郡守朱自斋(霁)访得墨本,以其难字颇多,属潜夫详加音释,附于各卷之末。又旧本颇有讹舛,并为是正。且并存(自)斋、厚斋二序,俱注释之,可谓罗氏之功臣矣。末有延竑庚申(1320年)潜夫跋,厚斋序后亦有潜夫识语。”是今本曾经元洪焱祖音释矣。洪焱祖(1262-?)字潜夫,亦歙县(今安徽歙县)人。由平江学录迁衢州路学教授,天历中官处州遂昌县主籍,以休宁县尹致仕。音释《尔雅翼》外,尚著《杏亭摘稿》等书。事迹见《四库全书学典》。《尔雅翼》对所释之物大多证释甚详,如《释木》之释“茶”曰:“今人饮茶,未知所始。《释木》云:‘檟,苦荼。’郭璞云:‘树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荼,晚采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茶。’然则古盖用之矣。《埤苍》作‘榛’,今通谓之茶。荼、茶声近。(《春秋》齐君荼,《汉·地理志》茶陵,陆、颜皆入茶音。)《茶经》曰:‘茶者,南方嘉木,木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其名一曰茶、二曰檟、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又曰:‘茶之别者有枳壳、枸杞、枇杷、皂荚、槐、柳芽,上春摘其芽和茶作之。故今南人输官茶,往往杂以众叶。(山中草木芽叶皆可入,椿、柿尤奇。《唐风》:‘山有栲。’陆玑疏云:‘山樗,吴人以其叶为茗。’《南越志》:‘龙川县有皋芦,叶似茗,南人煮为饮。一名瓜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是书曰:“考据精博,而体例谨严,在陆佃《埤雅》之上。应麟后序称其即物精思,体用相涵,本末靡遗,殆非溢美。”《中国训诂学史》曰:“罗氏此书,专为名物之辨,一枝一木,一茎一草,一飞走之鸟兽,一游泳之虫鱼,靡不别于疑似,究其归宿,虽未必皆确凿不移,而极可为名物研究之助。……要之,罗氏之书在名物上自有相当之价值,洵可为《尔雅》之翼也。”元代洪焱祖作有《尔雅翼音释》,今附于传本每卷之末。后有陈栎者,谓《尔雅翼》好处可以广人之识见者尽多,可恨处牵引失其精当者不少,内引《三百篇》之诗处多不是云云。乃删削其书,别为节本。节本今不传,无由知其删削如何也。《尔雅翼》通行《格致丛书》本、《学津讨原》本、洪氏《晦木斋丛书》本,《丛书集成》本系据《学津讨原》本排印。

猜你喜欢

  • 塞程别记

    一卷。清余宷撰。余宷字同野,山阴(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本书记载从北京出古北口至喀尔伦一千五百余里间各地风土、气侯、山川、草木之事。为研究清初地理较为有用的参考资料。有《昭代丛书》本、《小方壶斋舆

  • 承德县志书

    二卷。清金正元增修,张子瀛、闻鹏龄增纂。金正元,宣统二年(1910)请补开通县知县,署承德县知县。张子瀛,留奉补用县丞。闻鹏龄,候选巡检附生。承德县,即今辽宁沈阳市,清康熙三年(1664)置。向来无志

  • 翼城县志

    ①二十八卷。清李居颐纂修。李居颐字养吉,号金鋐,云南河阳县人。出身举人,雍正十三年(1735)任翼城县知县。尝葺文庙,建奎阁,通泮池。勤民敏识,留意学校。按翼城之名,起于隋开皇初年,唐改为浍州,宋后更

  • 禹贡集解

    见《禹贡说断》。

  • 南部新书

    十卷。宋钱易撰。生卒年不详。钱易字希白,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文学家。为吴越国王钱俶之侄,真宗朝举进十,累迁左司郎中,翰林学士、工书善画,文辞敏捷,以才藻知名,苏易简谓其有李白之才。著述甚多,有《

  • 针灸资生经

    七卷。宋王执中(生卒年不详)撰。王执中,字叔权,瑞安(今属浙江省)人,南宋乾道进士,官从政郎澧州教授。此书撰成于乾道间(1165-1173),初刊于嘉定十三年(1220),共七卷,不著撰人姓名。初刊本

  • 大宋僧史略

    三卷。宋代释赞宁(919-1001)撰。赞宁生平事迹详见《宋高僧传》辞条。《大宋僧史略》一书,亦简称《僧史略》,虽名为僧史,事实上是佛教事物及佛教典章制度的起源和沿革的记载。赞宁受宋太祖之命编修此书,

  • 永福县志

    十卷,清陈焱修,俞荔等纂。陈焱,曾任永福县知县。明万历年间,邑令唐学仁首修县志。后历代均未续修。陈焱任县令后,以旧志久已失传,又纂成此书。乾隆十四年(1749)刻印。共十卷,分为:卷一,舆地;卷二,建

  • 周礼摘笺

    五卷。清李调元(1734-?)撰。调元另有《易古文》,已著录。李氏认为《周礼》乃“古周官底簿”,其自序称,曾作《周礼笺》,“复以其余,摘取注中经文互异之字而笺之”,而成此书。李氏又说,过去人们对《周礼

  • 尚书大传

    四卷。《补遗》一卷。旧题汉伏胜(生卒年不详)撰。胜字子贱,古书多称之为伏生。西汉著名经学大师。秦时博士。始皇焚书,伏生将《尚书》藏于壁中,汉兴,取消禁书令,伏生搜寻所藏,失数十篇,余二十九篇。伏生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