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尚书讲义

尚书讲义

一卷。清黄以周(1828-1899年)撰,其子黄家岱述。黄以周字元同,浙江定海人,官浙江分水县训导,清代经学家。黄以周采集汉、唐至清关于礼制的解说,撰《礼书通故》一百卷,考释中国古代礼制、学制、封国、职官、田赋、乐律、刑法、名物、占卜等,纠正了一些旧注的谬误。另撰有《子思子辑解》、《周易释》等。黄家岱字镇青,诸生,生卒年不详。此书卷首有黄以周及其兄黄以恭、其子黄家贷的序。本书融会《书》旨,贯通章脉,或设疑难,以发其蕴。本书特点是考据与义理并重,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如《禹贡》、《盘庚》、《大诰》、《洛诰》、《立政》各篇的训释与讲义,均明晰易了。此书所说不分今古文,其中有些解释也较为荒谬,但大致可取者居多。原书未至《泰誓》而止,以后数篇为黄家岱续述所闻而补充以成,但仍未完成全书。此书有光绪乙未(1895年)刊本。

①二十卷。宋史浩(1106-1194)撰。浩字直翁,一名若纳,两浙路鄞县(今属浙江省)人。南宋著名政治家、经学家。绍兴十四年(1144)进士,孝宗为建王时,浩以司封郎中兼直讲,孝宗即位,迁翰林学士知制,浩累官右丞相,卒谥忠定。主要事迹见《宋史》本传。著述除《尚书讲义》之外,还有《鄮峰真隐漫录》。《尚书讲义》、《宋史·艺文志》著录作二十二卷,原书久佚,库书据《永乐大典》录出其文,依经文考次排订,厘为二十卷。该书以注疏为主,参考前人旧说,时出己意。体例为随经演绎,近似经幄讲章体。书成后,曾得到朱熹好评(见《朱子语类》),孙应时《烛湖集·上史越王书》称此书“多所发明帝王君臣精微正大之蕴,剖抉古今异同偏见,开悟后学心目,使人沛然饱满者,无虑数十百条”。蔡沈撰《书集传》,多用其说。版本有《四明丛书》本。② 无卷数。明蔡璋撰。其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璋字达夫,无锡(今属江苏省)人。《尚书讲义》惟循经文敷衍其义,无甚发明。

猜你喜欢

  • 泰山小史

    一卷。明萧协中撰。萧协中,字公鬴,泰安人。以荫授上林苑监丞。晋顺天府治中,崇祯末致仕。甲申农民义军攻城,城将陷,投井死。兹编为杂志,每首皆有序,故曰泰山小史。《泰山小史》原刻本,共一卷。兹篇各诗前之小

  • 呻吟语摘

    二卷。明吕坤(1536-1618)撰。吕坤字叔简,号新吾,宁陵(今属河南)人。隆庆五年(1571)中进士。历任襄垣知县、户部主事、山东济南道参政、山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刑部侍郎等职。万历二十五年(

  • 平泉题跋

    二卷。明代陆树声撰。陆树声字与吉,号平泉。书名即取于号。陆树声是南直隶华亭(今上海松江县西)人。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明史》有其传。此书选所见书画题跋而成编。陆树声的门人黄、包林

  • 两城集

    二十卷。明靳学颜(约1549前后在世)撰。靳学颜,字子愚,山东济宁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著有《闲存集》等。据集前于若瀛序称,“其所著有《闲存集》、《两城集》、《荒

  • 鸡土集

    六卷。明刘乾(约1551前后在世)撰。刘乾,字仲坤,号易庵,河北保定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国子监丞。著有《鸡土集》。是集为刘乾诗文合集。凡六卷,诗词二卷,赋、记、杂文四卷。其

  • 三礼从今

    三卷。清黄本骥撰。黄本骥字仲良,湖南宁乡人。举人,任黔阳学教谕,生卒年未详。其书有自叙大意讲:礼制最切于人生日用的莫过于冠、婚、丧、祭四礼,冠礼已久废弃未用,因此从《谷学录》中抽出婚、丧、祭三礼,尽量

  • 余杭县新志

    八卷。清龚嵘纂修。龚嵘,字岱生,福建闽县(今福州闽侯县)人,康熙十九年(1680)以贡生授余杭知县。在任时浚南渠河,增筑铺坝,修南湖六桥,续修邑志。二十二年(1683),春夏大旱,传染病流行,捐俸设三

  • 周易注疏剩本

    一卷。清黄以周撰。此书为未完之作,仅注疏乾、坤、顿三卦,乾坤不录《文言》。观点与《周易故训订上经》同。其注用《子夏传》、马融、郑玄、荀爽、宋衷、虞翻、九家、黄颖、干宝、蜀才、卢氏诸家易说,如有隐略异同

  • 南北史合注

    一百九十一卷。李清撰。李清,字心水,号碧,晚号天一居士。明末清初史学家。明崇祯进士,官至大理寺左丞。入清不仕。有《澹宁斋集史论》、《女世说》、《史略正误》、《正史外史摘奇》、《二十一史同异》、《南渡录

  • 左绣

    三十卷。清冯李骅、陆浩撰。李骅字天闲,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陆浩字大瀛,宁波定海(今属浙江)人。此书似可看作两大部分组成。前半有《读左卮言》、《十二公时事图说》、《春秋三变说》、《列国盛衰说》、《周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