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崇兰堂帖

崇兰堂帖

十一卷。明莫如忠(1508-1588),及其子莫云卿(?-1587)书,孙后昌汇刻。莫如忠,字子良,号中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其书法以二王为宗,尤工草书。莫云卿,原名莫是龙,因得米芾石刻“云卿”二字,便作为字,后以字行世,便更字为廷韩,号秋水,又号后明,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其书法以钟繇、王羲之、米芾等为宗,小楷精谨,行草豪逸;山水画亦磊落郁葱、气韵迥然。孙后昌,生卒年不详,字君全。孙氏汇辑诸家所藏莫氏父子书法遗迹成此《崇兰堂帖》,汇刻为十卷,续一卷,共十一卷。莫氏父子为明代有名的书法大家,其书迹在当时一度价值千金,极受鉴藏家赏识,可惜汇刻莫氏父子遗迹的《崇兰堂帖》今只存残本,且仅存莫云卿书,而深得二王神韵的莫如忠书已传佚。有明云间莫氏本。

猜你喜欢

  • 沙州地志

    一卷。该志首尾残缺,不著撰人姓名,据莫高窟条称,至今大汉乾珮二年(949),而知此书作于五代时后汉隐帝乾珮二年。该书较《沙州都督府图经》与《敦煌录》均为简略,文辞也不及二书优美,且传写多误。如玉女泉误

  • 四六丛珠汇选

    十卷。明王明嶅(约1593前后在世)编。王明嶅,字懋良,福建晋江(今泉州)人。生卒不详。万历七年(1579)举人。官至宁波府(今宁波等地)通判。宋叶适所编《四六丛珠》凡四十卷,见于《千顷堂书目》,明时

  • 四书古文

    一卷。清杨志元撰。志元字子尚,号耻庵,河南禹州(今河南禹县)人。是书为制科而作,取经史古文涉及四书典故者,辑为一编。或举一事,或举一人,颇能原原委委,纤细不遗。其意在使学者开拓心胸,新鲜耳目,广扩见闻

  • 梅里志

    十八卷。清杨谦纂、李富孙补辑、余弼续补。杨谦,字未孩。嘉庆五年(1800),郡守伊小尹师以郡志久未纂修,延邑人士共事编辑。聘李富孙、李文朴分纂之,时设局于鸳湖书院,朝夕商榷。得悉杨文朴先人杨谦纂有《梅

  • 周易传义附录

    十四卷。宋董楷撰。楷字正翁,号克斋,生卒年不详,台州临海(今浙江临海)人。据《宋元学案》卷六五《木钟学案》载,其人为御史亨复之子,户部侍郎朴之弟。登天文祥榜进士。初为绩溪簿,直冤狱、赈饥馑、修城捍水,

  • 草韵汇编

    ① 二十六卷。清陶南望撰,陶南望字逊亭。上海(今上海市)人。生卒年与事迹不详。此书成于康熙年间。书中记草书家从秦程邈记起,至明代朱克诚,共三百四十一家。其草法分韵编次,平、上、去三韵部分是陶南望亲辑。

  • 六书溯源

    十二卷。元杨桓撰。杨桓生平著述见《六书统》。此书专收《说文》所无之字或附见于重文之字,为之推原作篆。杨氏想以古文字材料驳正《说文》,但当时古文字材料甚少,不免自凭胸臆,妄生穿凿,多不足取。卷一为会意,

  • 古隽孝略

    六卷。明顾充(生卒年不详)撰。顾充有《字义总略》。本书摘录古人隽语,分三十四类,并附以注释。亦间有考证。书末有重刻自跋,称始集古隽于定海学宫,镂版行之。而嫌其未备,更加增辑云云。但仍未能精核。

  • 漱芳阁集

    十卷。清徐士芬(1791-1848)撰。徐土芬,字诵清,号惺葊。平湖(今浙江)人。生平读书刻苦,娓娓不倦。嘉庆进士。入翰林,尝出典江南试。官至工部左侍郎。晚年告归故里,力行善事。如:修节孝祠,重建万程

  • 道园遗稿

    六卷。元虞集撰。其从孙堪编。为《道园学古录》补遗之作。共古律诗七百四十一首,附以乐府,刻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当李本编《学古录》时,已有泰山一毫芒之叹,则云烟变灭者不知凡几。堪续加收访,辑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