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引年录

引年录

二卷。旧本题靖江朱应鼎(生平事迹均不详)撰。此书前有自序,不著时代年月。据书中引有李时珍《本草纲目》,说明此书作者当为明万历以后人。书中要旨,讲养生之术,所以用“引年”为名。其书分上下二卷。上卷分:天地、时令、居处、服饰、人事等五类;下卷分:饮、馔、谷、菜、果、草、木、鳞、介、禽、兽、虫、服饵病之药忌等十三类。其中以狗肝合土泥灶,令婢妾孝顺诸条,也不尽是关于养生。此书传本较少,影响颇微。《四库提要》据两淮盐政采进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中国丛书综录》医家类著录《引年录》二卷,题明邵潜撰,现存《邵潜夫别集》本。

猜你喜欢

  • 蜀石经残字考

    一卷(石经汇函本)。清王昶(1725-1806)撰。昶字述庵,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乾隆甲戌进士,官刑部侍郎,著有《春融堂集》、《金石萃编》等。此书本是《金石萃编》中蜀毛诗石经残本跋尾,后从《萃编

  • 字母切韵要法

    一卷。撰人不详。刊于《康熙字典》卷首。赵荫棠《等韵源流》考证是书“乃由《大藏字母切韵要法》而来”。《大藏字母切韵要法》署为中天竺沙门阿摩利谛译,《等韵源流》推断作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至四十一年

  • 四书集注缓读辨

    一卷。清于光华(详见《四书句读辨》)录。是书专就读《四书集注》说法。大旨认为每章总注及说性理处,一概不可缓。章内前后节脉络贯通,或前后章相承照应者,并宜细细玩味,不得随手点画,遗前忽后,抹煞先贤苦心。

  • 孝经问

    一卷。清毛奇龄(1623-1716)撰。毛奇龄事迹详见《仲氏易》条。该书是驳诘朱熹《孝经刊误》与吴澄《孝经定本》二书的。其体设为门人张燧问而奇龄答,共十条,一曰《孝经》非伪书,二曰今文古文无二本,三曰

  • 万历以来大统历

    无名氏撰。按投时之书最易散失。明代大统历流传至今者,北平孔德学校藏有《万历二十三年岁次甲午大统历》、《万历四十七年岁次己未大统历》、丹徒丁氏藏有《弘光大统历》、杨风苞《南疆逸史》跋著录有《东武四先历》

  • 竹涧集

    八卷。《竹涧奏议》四卷。明潘希曾(1476-1532)撰。潘希曾字仲鲁,浙江金华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改庶吉士,授后科给事中,出为湖广、贵州军储,嘉靖中,历太常卿,官至兵部左侍郎,著有《竹涧

  • 元诗选

    一百一十卷。清顾嗣立(1665-1722)编辑。顾嗣立,字侠君,江苏长洲人。康熙进士官至翰林院庶吉士。博学工诗。曾入召纂修宋、金、元、明四代诗选及《皇舆全览》等书。著有《闾邱先生自订年谱》、《昌黎先生

  • 孙文恪集

    二十卷。《附录》一卷。明孙升(约1550前后在世)撰。孙升,字志高,余姚(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授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著有《孙文恪集》。本书系其子等所编。所收文十四卷、

  • 五音复字

    五卷。明杨慎撰。杨慎事迹见“俗言”。“复字”即重言字。是书依平水韵标目,取古韵的重言字,分韵隶之,并详加注释。搜采丰富,然条理不甚清晰,颇失于破碎繁琐。有《函海》本。

  • 春秋阐义

    十二卷。明曹学佺(详见《易经通论》)撰。该书《经义考》著录,注曰“未见”,四库馆臣曾见浙江汪启淑家藏本。该书阐释《春秋》,大多采录前人旧说,进行折衷,作者新见不多。《四库全书总目》将该书列入《春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