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御注道德经

御注道德经

二卷。清世祖福临(1638-1661)撰。福临,姓爱新觉罗,名福临,皇太极第九子。清代皇帝,年号顺治。1643-1661年在位。福临六岁即位,由叔父多尔衮、济尔哈朗摄政。顺治元年(1664)入关,击败李自成农民军,迁都北京。顺冶四年,停止济尔哈朗辅政,顺治七年,多尔衮死后亲政,二十四岁病死。《御注道德经》成书于顺治十三年,原名《御定道德经注》。历史上为《道德经》作注者,自河上公以下达八十余家。或解或疏,或“章句”或“指归”形式不同。严遵等逸士、王弼等名儒、葛洪等道流、苏辙等朝臣各家皆有阐述;梁武帝、唐明皇、宋徽宗、明太祖等帝王亦各有注。其见解浅深,各随识趣。或以为修炼、或以为权谋,其说不一。福临在《道德经注序》中,强调“老子之书,原非虚无寂灭之说、权谋术数之谈。”称各家之注“皆以小智窥测圣人,失其意矣。”认为唐明皇、明太祖等帝王之注“虽各有发明,亦未彰全旨。”此书分《老子》为八十一章,每章里经文夹注,文后总述章旨。其要旨阐述日用常行之理,治心治国之道。注文简约明了,颇合经旨,超拔于各家注,为后世研究《道德经》的重要典籍。现存清顺治十三年丙申(1656)内府刻本、清《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南学书目札记

    八卷。清谢嵩岱撰。谢嵩岱,籍湖南湘乡,生平不详。此编将南学藏书按照“四库”及《书目答问》的分类方法编排整理。单行本者记卷数、撰者,丛书录编者。分别注记赠送者,丛书分出,注记丛书名。编目时,书名采录版心

  • 敝帚草

    二卷。明杜开美(约1573年前后在世)撰。开美,字袁度,上海人,生卒年均不详。万历年间授中书舍人,因母老乞归。著有《敝帚草》。题序前有陆维埏所作序文,称“开美曾辑其诗为《豹裘远游》刊行于世,余稿数千言

  • 时一吟诗

    四卷。清黎耿然(约1671年前后在世)撰。黎耿然,字介庵,晋江(今福建厦门市)人。生卒年不详。久困诸生,乃弃文从军,积功官至云南总兵。著有《时一吟诗》。是集凡诗四卷。多为率意吟咏而成,故诗格不高。盖作

  • 恕谷后集

    十卷。《续刻》三卷。清李塨(1659-1733)撰。清初思想家,直隶蠡县(今河北省蠡县)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举人,官至通州学正。李塨博学工文辞,师博野、颜元,又从毛奇龄论乐律。本集是其所作的古

  • 说文字原表附说

    一卷。清蒋和撰。参见《说文字原集注》。是表因唐李腾《字原》之名,师宋徐锴《部叙》之意,以《说文》五百四十部首为总纲,分为天、人、地、干、支五类:“一”至“黹”二百八十六部为天类,“人”至“卵”一百九十

  • 屈子贯

    五卷。清张诗(生卒年事迹不详)撰。张诗,字原雅,嘉定(今上海)人。正文前有其叔祖张大受、张大琦的《序》,康熙四十年(1701)《自序》,门人参校姓氏(四十六人),《凡例》七则,目录。原文仅以圈断句,进

  • 大沩密印禅寺养拙明禅师语录

    一卷。明代释正明(生卒年不详)撰。正明,俗姓常,字养拙,蒲州(今属山西省)人。生秉异姿,独怀幽趣。某夏日近黄昏之时,他仰望青天,喟然长叹:“世界许阔,如何拘此坏我善因”。遂落发于南海普陀,时年二十岁。

  • 递兼数理

    一卷。清汪莱(详见《衡斋算学》)撰。《递兼数理》是讨论组合的专著,全文约一千七百字,并附图六幅。该书列于《衡斋算学》第四册后,写作年代不详,据《衡斋算学》按年编排推算当为1799年所作。该书首先解释组

  • 申斋刘先生文集

    十五卷。元刘岳申撰。岳申字高仲,吉水(今江西吉水)人。生卒年不详。因吴澄荐,召为辽阳儒学副提举,不就。后授泰和州判,致仕。此集为门人萧洵所编,李祁序。收文二百余篇,其中碑志占十之四五,可补史阙。如文天

  • 张氏易学十一种

    西十四卷。清张惠言(1761-1802)撰。张惠言字皋文,号茗柯。儿童时代便能读《易》,年14作童子师。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历官庶吉士,翰林院编修。精散文,工诗词,为常州词派的创始人。又与恽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