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御解道德真经

御解道德真经

四卷。宋徽宗赵佶(1082-1135)撰。赵佶崇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他对《老子》极为推崇,认为“其辞简,其旨深,学者当默而深造之”。认为《老子》一书是周末道降德衰时,老子为明道德之常而作,老子学说与政治的乖和有密切联系。据《宋史·徽宗本纪》记载,重和元年(1118)秋八月辛酉,“诏班御注《道德经》”。《御解道德真经》,又作《老子解》、《御注老子》、《御解老子》,约成于重和元年(1118)。书中引用的《庄子》、《列子》、《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等书的词理较多,可知其主张儒道合说。宋徽宗注疏力求精深,如其解“道德”说:“道者,人之所共由;德者,心之所自得。道者,亘万世而无弊;德者,充一性之常存。”其释解“而贵食母”句,亦加“求”、“于”二字,作“而贵求食于母”,与唐玄宗注本一致。纵观全书,虽引用较多,但都能融汇贯通,为己所用,而且注疏多能吐故纳新,自成一说,对后世影响颇深。章安曾就此书演为解义,作《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在流传中,曾有二、四卷本之不同。《宋史·艺文志》著录宋徽宗《解老子》、《文献通考·经籍考》作《御注老子》,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赵希弁《郡斋读书附志》所录《御解老子》皆为二卷;而《道藏》本道、德各二卷,共四卷,但内容基本一致。现存明《道藏》本、明《道藏举要》本。

猜你喜欢

  • 愧生丛录

    二卷。清代李详(生卒年不详)撰。李详字慎言,一字审言,号后百药生,又号愧生,兴化(江苏中部)人,官至江楚编译局分纂。此书主要内容是记载清代儒家学者的轶事及其著述的概况、文章注释、义理是非等,并附有作者

  • 吴越钱氏传芳集

    二卷。明钱筠、钱同编。钱筠字飞卿,钱字章卿,绍兴(今属浙江)人。生卒年均不详。本书收录钱氏一家之诗,自吴越武肃王镠至明诸生淮。计六十二人,一百三十一首。本书成书前,吴越文穆王元瓘有《锦楼集》,忠懿王俶

  • 书经问答

    八卷。清胡嗣运撰。胡嗣运字鹏南,安徽绩溪人,副贡生。此书设为问答,对于《尚书》要义,颇有所阐发。比如胡嗣运认为“四岳”是一个人,并举“三老”也是一个人为例证。《尚书》中的“四罪”,不是《左传》中的“四

  • 中州音韵

    一卷。明王文璧撰。王文璧,吴兴(今浙江吴兴县)人,事迹不详。日人石山福治《考定中原音韵》云:“王文璧增本名为《中州音韵》,卷首载虞集的序文一篇。其分韵自东钟至廉纤共十九部与写定本无异。其他诸起例以下,

  • 脱影奇观

    三卷。续编一卷。英国德贞撰。德贞名约翰,伦敦传教会教士,于同治二年(1863)入中国,光绪二十年(1994)卒于北京德贞曾于北京崇文门内设医院行医有年,同时带有照像机,当时称聚影匣,为中西友人照像,当

  • 左传杜解集正

    八卷。清丁晏(详见《周易述传》)撰。丁晏认为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事,没有《左传》就不明,孔子《春秋》也靠《左传》才能推见其微言大义,可惜汉魏古注大多亡佚,杜预作《春秋经传集解》,在太康平吴以后,心术不正

  • 读书斋偶存稿

    四卷。清叶方蔼(1682-?)撰。叶方蔼,字干吉,号訒庵。昆山(今江苏昆山)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翰林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加礼部尚书衔。卒谥文敏。叶方蔼得官入朝后,就因文章得到顺治皇帝的赏

  • 四书寻真

    二十卷。清刘所说撰。所说字永庵,直隶浭阳(今属河北)人。是书首有陈世倌、宋梅、谭国桂序。谭序述其言曰:“四书确有真义,余所参解未必遂真。但世之学者由吾未真之说而悟真,未必非寻真之一助。”此为题名“寻真

  • 桑植县志

    八卷,首一卷,清周来贺修,卢元勋纂。周来贺字德生,江西南丰人,曾任桑植县知县。桑植县志创自乾隆十三年(1748)知县马奎,其稿无存。乾隆二十年(1755)知县钟人文续之,乾隆二十九年(1764)知县顾

  • 十六国史略

    不分卷数。清王筠撰。王筠(1784-1854),字贯山,号菉友,清代山东安丘人。道光举人。游京师三十年。与叶志诜、何绍基等友善切学。后知山西乡宁等。工于经史,尤长于说文。著有《说文句读》、《说文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