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阿维越致辑。此书影印汉熹平石经共二百七十九石(其中重复六石),三千五百余字。是搜集比较丰富的辑本。学者如果没有马衡、吴宝炜、罗振玉三家的集拓之本,用此本也可作为研究石经之助。只是其中第九页石三,
一卷。明胡广(1370-1418)撰。胡广,字光大,号晃庵,吉水(今属江西)人。建文时举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赐名靖。成祖即位,胡广迎降,复名广。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曾两次从朱棣北征,
六卷。清李滋然撰。滋然字命三,四川长寿(今四川长寿)人。官至广东新会知县,罢官后随出使日本大臣李家驹为学务专员。是书即在日本时印行。书首有滋然自序及凡例。凡朱注与古注同者,依次列经文、朱注、古注,而以
四十卷。清连斗山撰。连斗山字叔度,安徽颖州(今安徽阜阳)人。此书认为一卦之义在于爻,爻画有刚有柔,因刚柔之画而立之象,即因刚柔之画而系以辞。其道先在于辨画,故以“辨画”为名。其末有辑图一卷,就朱熹旧图
十二卷。清潘相(详见《周易尊翼》)撰。作者认为,明朝科举考试,《春秋》一经,最初采用胡安国、张洽二家之说,后来胡注单行,张注废弃不用。到清代《钦定春秋传说汇纂》与《御纂春秋直解》颁行学官,科举考试才有
六卷。此编为前清宣统朝国史、方略、会典三馆合纂官书,汇集国史馆《正字考》、方略馆《字例》,会典馆《字例》和《字体画一例》等书抄录而成。卷首有例言三则:一、国史馆《正字考》,本馆初校书时所据之本也;二、
不分卷。清张坦(生卒年不详)撰。张坦,字方平,号一庵,泰安(今属山东)人。撰有《南华评注》一书,此书成于康熙十七年戊午(1687)。书前有序,说他广求古注数十余家,采其简当,删其繁芜,又参以己意作为评
一卷。明沈周(1427-1509)撰。沈周,字启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沈周为人耿介独立,博极群书,风神萧散,以绘画名于当世,未仕。著有《石田集》、《石田诗集》等。《石田杂记》所
一卷。明杨慎(1488-1559)撰。杨慎字用修,又字升庵,四川新都人。文学家。正德进士,官翰林修撰。后因极言谏阻“大礼”,两受廷杖,谪戍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卒。戍边多暇,“书无所不览”,“好学穷理,
五卷。明吕楠(详《周易说翼》)撰。《尚书说要》一书,为吕楠与其门人论说《书经》之语,其后编次成帙。是书之说,大多采自前人,与蔡沈传注时有不同,并间出己意。其中亦难免臆度无据之辞。有明抄本,今藏上海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