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忆云词

忆云词

四卷。清项鸿祚(1798-1835)撰。项鸿祚字莲生,后更名廷纪,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一生仕途坎坷,两次应进士试不第。项鸿祚论词,认为词当意内而言外,言由意生,声由言成,调由声分,“不自知其然也”(《忆云词甲稿自序》)。其词出入于五代、两宋之间,能于浙西、常州词派之外独标一格,对当时专宗南宋或专宗某家的风气有所不满。其风格与纳兰性德相近。其词多抒发孤独寂寞、抑郁伤感之情,词调凄楚哀怨,多幽思苦语。鸿祚词虽在清代有较高的成就,但其词多拟李煜、和凝、晏几道等人之作,题材狭窄的缺陷显而易见。著有《水仙亭词》二卷、《忆云词甲乙丙丁稿》四卷、《补遗》一卷。《忆云词》分甲、乙、丙、丁稿各一卷,删存补遗词一卷,共录词一百九十九首。每稿并有自序。甲稿道光三年(1823)以前所作。乙稿自四年(1824)至八年(1828)所作。丙稿自九年(1829)至十三年(1833)所作。丁稿十四(1834)、十五年(1835)所作。皆生前所自订。鸿祚才力甚高,持律亦细,性灵所及,沁人心脾,僻涩诸调,融化无迹,故爱之者不绝。惟逞其聪明,对伤滑易,学之者往往入其彀中,而不自知。仁和谭献曰:“鸿祚词,幽异窈眇,浸淫五代两宋,而撷精去滓,好拟温韦以下小乐府,津逮草窗梦窗,蹊径既化,自名其家,谈者比之江淹杂体诗。”又曰:“有白石之幽涩,而去其俗;有玉田之秀折,而无其率;有梦窗之深细,而化其濡。殆欲前无古人,皆唐大之言。”然鸿祚仅三十八岁,造诣如此,可谓良材。其家殷富,所渐衰落,变故叠起,下第无聊。甲稿序云:“不无累德之言,抑亦伤心之极致。”丙稿序云:“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词语沉痛,可以哀其志。有同、光间《榆园丛刻》本,光绪二十五年(1899)恩贤书局刊本,《丛书订成初编》本,《清名象词》本,正中书局石印本等。

猜你喜欢

  • 天镜

    一卷。无名氏撰。清马国翰(详见《玉函山房辑佚书》)辑。《隋书·经籍志》有《天镜》二卷,已佚。天镜是指见天象以验吉凶,所以《天镜》也属占验之书。《抱朴子·杂应篇》有论日月镜与四规镜。此二镜为不同种类的天

  • 道学正宗

    十八卷。明赵仲全(生卒年与事迹不详)撰。由其子赵健校补。赵仲全字梅峰,泾县(今属安徽)人。赵健字行吾,万历进士,官至通政司使。此书为任太仆寺卿时所作,标题称“后学管窥不肖男”。书前列《河》、《洛》诸图

  • 照世怀

    四卷。题酌元亨主人编次,前有吴山谐野道人序。酌元亨主人及谐野道人的真实名姓皆无考。根据序中内容,可知作者与丁耀亢、李渔同时,成书年代约在清初顺治至康熙年间。该书为小说集,四卷分别为四篇故事,标为四回,

  • 抱润轩文集

    二十二卷。清马其昶(1855-1930)撰。马其昶,字通伯,晚号抱润翁,安徽桐城人。光绪间曾任学部主事,后任京师大学堂教习。辛亥革命后,参与纂修《清史稿》。其文与桐城派许多著名作家皆有渊源,却能卓然自

  • 归愚诗文全集

    六十七卷。清沈德潜(1673-1769)撰。沈德潜,字确士,号归愚,长洲(江苏苏州)人。乾隆元年(1736)膺举博学鸿词。乾隆三年(1738)举人。次年成进士,时已六十七岁。此后则以诗受知于乾隆皇帝,

  • 伦史

    五十卷。清成克巩(1608-1691)撰。成克巩字子固,号青坛。直隶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东北)人。1643年参加明朝最后一科会试,中进士,1658年兼任户部尚书。1663年因病奏请致仕,获准返回原籍。

  • 明通纪述遗

    十二卷。明卜世昌,屠衡校订。卜、屠皆秀水人。事迹不详。该书仿《新唐书》,各署姓名例。其书补陈建明《通纪》之遗。起元至正十一年(1351),终于明隆庆六年(1572)。编年记载,多拾稗史之言,冗杂特甚。

  • 坊记集传

    二卷。明黄道周(其生平详见“月令明义”条)撰。是书为崇祯十一年(1638)黄道周官少詹事时所进《礼记》注五篇之三。《坊记》为《礼记》篇名。是书以《坊记》为经,分为三十章,每章各立名目,上卷之自为大坊第

  • 明季续闻

    见《航澥遗闻》。

  • 文章正论

    十五卷。《续论》五卷。明刘祐编。刘祐,莱州(今属山东)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至大同巡抚。是书录起自《左传》迄于元末之历代古文。以足垂法戒者为正论,以词胜而理未足者为绪论。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