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提婆菩萨传

提婆菩萨传

一卷。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343-413)译。鸠摩罗什生平事迹详见《满汉合璧佛说阿弥陀经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三种同卷》条。《提婆菩萨传》一书,为传记体佛书。记载提婆生平事迹及其佛学思想,佛学贡献等诸事。提婆是僧伽提婆的略称,俗姓瞿昙,北印度罽宾人。他出家后,学佛法一心不二,求知识不辞辛苦,远访明师,学通三藏,尤精于《阿毗昙心论》。又常颂习《三法度论》,奉为入道的要典。苻秦建元年间(365-384)来到长安,与中国高僧年近七十的道安在此相识。建元十九年(383),提婆应道安的同学法和所请,译出《阿毗昙八健度论》三十卷,协助僧伽跋澄译出《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十卷。建元末他来到洛阳,研讲经论,渐解华语,重新校勘了《八健度论》的译本。此后,又应慧远之请住在庐山,译出了《阿毗昙心论》四卷、《三法度论》二卷,慧远分别作了序文。隆和元年(397),提婆来到建康(今南京市)。尚书令王珣建立精舍,延请提婆讲经,提婆开讲《阿毗昙》(当是《心论》),由于他精熟论旨,解义极明晰,一时名僧都来听受。提婆在建康除讲经说法外,还应王珣之邀请重译了《中阿含经》六十卷,校改了《增一阿含经》五十一卷。他气度开朗,举止温和,为人从容机警,善于谈笑,又洞察物情,诲人不倦,所以在江南名盛一时。他所传之佛学,经慧远提倡风靡一时,公认他是第一个来中土弘传毗昙的学者。他所译的《三法度论》对慧远一系的主张和实践,起到了很大的启发作用。他所在建康讲的《阿毗昙心论》,遂开南地毗昙学的端绪。他正确译订的《中阿含》、《增一阿含》,在中国经译史上也是值得纪载的。《提婆菩萨传》内容与付法藏传中所记提婆事迹大体相同,所载之文大都偏重皈佛信教之事。对了解提婆生平、奉教及其思想变化仍是难得的资料。现见载有大正藏本。

猜你喜欢

  • 惜抱轩尺牍

    八卷。清姚鼐(详见《惜抱轩全集》)撰。陈用光(1768-1835)录。陈用光字硕士,一字实思。浙江新城(今富阳)人。嘉庆六年(1801)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累官礼部左侍郎。陈用光系桐城古文大

  • 绿筠轩诗

    四卷。清张元(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张元字殿传,淄川(今山东济南)人,张庆笃之侄。生卒年均不详。雍正四年(1726)举人,官鱼台县教谕。张元工诗,少时与高凤翰、朱令昭等同结柳庄诗社。张元诗法本王士

  • 世子

    一卷。周世硕(生卒年不详)撰。陈人,七十子之弟子。清马国翰辑。《汉书·艺文志》,儒家《世子》二十一篇。其书佚已久矣。马国翰从《春秋繁露》、《论衡》辑得二节,前列《养书》之名,又附《论衡》之说,以供考证

  • 二谷山人集

    不分卷。明侯一元(约1538年前后在世)撰。一元字舜奉。浙江乐清人。生卒年均不详。生平事迹见《二谷山人近稿》条。此编首有目录,各按体类编次,不分卷帙。可能出自一元手定,为嘉靖刊本。首册为《奉山侯氏谱》

  • 段氏说文注订

    八卷。清钮树玉(1760-1827)撰。树玉字蓝田,晚年著《匪石子》,学者因称匪石先生。曾游学钱大昕门下,为钱氏所重。隐于贾,博极群书,尤精小学。著作尚有《说文解字校录》、《说文刊误》、《说文玉篇校录

  • 竹素堂藏稿

    十四卷。明陈所蕴(约1604年前后在世)撰。陈所蕴,字子有,上海人,生卒不详。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少卿。著有《竹素堂藏稿》。是集凡十四卷,杂文十一卷,诗三卷。前有王宏诲、陈文烛

  • 海宁县志

    ①九卷,首一卷。清蔡完纂修。蔡完号古亭,麻城(今湖北省)人,举人嘉靖三十三年任海宁知县。《海宁县志》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此篇是在永乐旧稿的基础上完成的,虽子目稍有些繁琐,但收辑详备,可称明

  • 清端集

    八卷。清陈瑸(1656-1718)。陈瑸,海康(今广东省海康县)人,字文焕,号眉川,康熙九年(1670)进士,官至浙闽总督。陈瑸为官清廉卓绝,康熙皇帝对他有“苦行老僧”之誉。陈瑸曾说“贪取一钱,即与百

  • 鲁礼禘祫疏证

    一卷。清皮锡瑞(1850-1908)撰。皮锡瑞清末学者,字鹿门,一字麓云,湖南善化(今长沙)人。1890年主湖南龙潭书院讲席,其后移席南昌经训书院。著《师伏堂诗草》、《今文尚书考证》、《尚书中候疏证》

  • 声学

    八卷。英国田大里(1821-1884)撰,英国傅兰雅(详见《数学理》)口译,徐建寅笔述。田大里,英国物理学家,以精研热学著名于世,著有《光学》、《声学》等物理学专著。《声学》译著完成于1875年。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