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救荒本草

救荒本草

二卷。明朱橚(?——1425)撰。朱橚,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吴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改封周王,洪武十四年(1381年)就藩开封。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朱橚因擅离藩国遭废,永乐初年复爵。洪熙元年(1425年),朱橚死去,谥号“定”。朱橚平生刻苦好学,能词赋,曾创作《元宫词》百章,又“以国土夷旷,庶草蕃庑,考核其可佐馑者四百余种,绘图疏之,名《救荒本草》。”《救荒本草》不但记录了400余种野菜、果木的名称,准确绘制了图画,而且分别详细介绍了各种野菜、果木的产地、颜色、形状、味道、习性及烹食方法等等。《救荒本草》的出现,对于随时都可遭到自然灾害袭击的平民百姓来说,无疑是一种福音。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救荒本草》为周宪王朱有燉所撰,嘉靖乙卯年(1555年)陆东重刊《救荒本草》,也认为是周宪王朱有燉所撰,此恐为辗转传讹所致,朱橚所撰,已成公认。清代《救荒本草》被列入《四库全书·子部农家类》。

猜你喜欢

  • 大别山志

    十卷。清胡凤丹撰。胡凤丹,著有《黄鹄山志》等。《大别山志》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共十卷。艺文则占六卷。兹篇详考古称之大别山于今之何处。古大别山在今何处,历来众说不同。《尚书》禹贡曰,内方至于大别

  • 戊笈谈兵

    十卷。清汪绂撰。汪绂,字灿人,安徽婺源(今改属江西)人。汪氏乃清初著名学者,精天文、地舆、阵法、术数,终以宋五子之学为归。所著甚丰,以《理学逢源》最负盛名,其《参读礼志疑》已有著录(详经部·礼类)。此

  • 喻林

    一百二十卷。明徐元太(生卒年不详)撰。徐元太字汝贤,宣城(今属安徽)人。嘉靖年间进士,累迁吏部主事,顺天府尹等。官至刑部尚书。徐元太阅读经、史、子、集及释、道诸书,把书中的譬语喻言,随手抄录,历经二十

  • 续隶经文

    一卷。清江藩撰。江氏已有《隶经文》,此书为其续编。凡论《尚书》四篇,论《春秋》一篇,与阮侍郎书一篇。其《顾命康王之诰辨》引申江艮庭之说,以驳苏轼。其《尚书今古文辨》认为所谓今古文,乃篆隶之别,经文无异

  • 弘光实录

    见《弘光实录钞》。

  • 增订禹贡注读

    一卷。清徐鹿苹撰。徐鹿苹为清末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本书卷首录有《随山浚川图考》、《九州考》、《禽星分野图考图说》、《九州思赋等数指掌图》、《江汉淮泗入海图考》、《九河图考》、《伊洛瀍涧入河图考》、

  • 欧阳南野集

    三十卷。明欧阳德(14961554)撰。欧阳德字崇一,号南野,江西泰和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欧阳德与徐阶、聂豹、程文德并以宿学居显位,集四方名士于灵济宫论学,至者五千人。其遇事侃

  • 字典部首音解

    一卷。清冯金鉴(1621-1687)撰。金鉴字心兰,又字藻卿,晚年别号蛰存,浙江桐乡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光绪二年(1876)进士,选庶吉工,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四川川北兵备道。著有《五音反切图

  • 四书初学易知解

    十卷。清邵嗣尧撰。邵嗣尧详《易图定本》条。此书每章前为口义,后附论断,乃专为童蒙讲解而设,故曰“易知”。书中偶有偏激之见,如解《论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谓不仅不义之富贵于我如浮云,即使合义之

  • 通鉴问疑

    一卷,宋刘义仲撰。刘义仲生卒年不详,筠州(今江西高安)人。是秘书丞刘恕长子,《宋史》附见恕传末,善诗文,后人将其诗文与其祖父刘涣、其父刘恕编为《三刘家集》。刘恕,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