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文子

文子

二卷。战国时文子(生卒年不详)撰。文子其人,姓名与事迹均不详。北魏李暹作《文子注》(书已亡佚),据《史记》及南朝宋斐骃《史记集解》所载,将计然、文子二人合而为一,于是便有文子姓辛名钘,号计然,葵邱上人,老子弟子,范蠡之师等说。《汉书·艺文志》著录《文子》九篇,唐代颜师古为其作注说:“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唐马总《意林》称文子与计然,截然两人两书,李暹合为一人,谬甚。宋杜道坚认为颜师古说与孔子同时是对的,而其疑称周平王问之语或为楚平王之误。《文子》又名《通玄真经》。其书要本归老子之学,糅杂名法儒墨诸家。列老氏之言加以论释,引言与论释混杂难辨。所引《老子》之语,多数与今本《老子》相同,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而其关于道的论释,却颇为深刻。认为道是高不可极、深不可测的,能够包裹天地,禀受无形;其源流浊浊,冲而不盈;浊以静之徐清,施之无穷,无所朝夕,表之不盈;用手一握,能约能张;幽而能明,柔而能刚,含阴吐阳而章日月星三光。山以道而高,渊以道而深;兽以道而能走,鸟以道而能飞,麟以道而能游,凤以道而能翔。认为道是虚无,而平易、清静、柔弱、纯粹、素朴这五项是道的形象。认为清静恬淡能够和人之性,所以静漠恬淡能够养生,和愉虚无能够据德,即外不乱内,性得其宜;静不动而和,德安其位。能够养生以经世、抱德以终年就可以说是体道。文中关于治身、治国、治世之道,也多有精彩议论,但不外乎清静无为之说。《文子》一书,《汉志》著录九篇,《隋志》载十二篇,《七略》为九篇,李暹及唐徐灵府都作十二卷。清《四库全书》录为二卷。虽然在流传过程中有篇差之数的不同,而其内容大体相同。后世学者对此书多有评说,唐柳宗元指其为“驳书”,讥其真伪混杂。但又认为其书理道深至,语言精炼,非周秦间人不能为,与《关尹子》、《亢仓子》等伪作迥别。唐天宝中,诏号文子为通玄子,《文子》书为《通玄真经》。后来有些学者认为此书是西汉作品,其中大半抄自《淮南子》。1973年河北定县(今定州市)汉墓出土的竹简中有《文子》。书中大部分内容不见于今本《文子》,而《道德》一章,有六段与今本大体相同。出土的竹简证明《文子》一书成于战国时期,是后世研究道家学说的重要典籍之一。虽然此书有伪托之嫌,而其实有可取之处。传统认为其书为汉代作品未免不确。现存明《道藏》(题《通玄真经》徐灵府注)本、清《四库全书》本、《说郛》本、《墨海金壶》本、《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等。

猜你喜欢

  • 外戚事鉴

    二卷。不著撰人名氏。《千顷堂书目》有《明宣宗御制外戚事鉴》五卷。并释曰:此书于汉以下历代戚里之臣,举其善恶之迹,以及其最终所得吉凶,分类而列,共得七十九人。宣德元年四月书成,皇亲各赐一本。《四库》馆臣

  • 群书疑辨

    十二卷。清万斯同撰。万斯同生平事迹详见《声韵源流考》。此书主要杂考经史等群书。全书共分十二卷,一至三卷考论经传,第四卷杂论丧礼,第五卷论周正及春秋孟子,第六卷为礼说及房室夹室、附庙考,第七卷为历代庙制

  • 三国演义

    各种刊本卷、回数不一,详见后。明罗贯中(约1330-约1400)撰。罗贯中名本,一说名贯,别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籍贯有东原(今山东东平)、太原(今山西太原)、钱塘(今浙江杭州)、庐陵(今江

  • 春秋传注

    ① 四卷。清李塨(详见《周易传注》)撰。该书成于雍正四年(1726)。自序说,后儒治《春秋》学,拘泥于褒贬之说,对日月名氏人师等分例树标,往往与经义不合。事实上,孔子作《春秋》,观其事则成败治乱了然,

  • 放翁词

    一卷。宋陆游(1125-1211)撰。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八年(1172),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少年时深

  • 果堂集

    十二卷。清沈彤(1688-1752)撰。详见《周官禄田考》沈彤博究古籍,精于考据。此集收入的主要是其经学方面的学术论著。如《周官颁田异同说》、《五沟异同说》、《并田军赋说》、《释周官地征》等篇。《四库

  • 政学合一集

    无卷数。清许三礼(生卒年不详)撰。许三礼字典三,号酉山,河南安阳入。顺治十八年进士,授浙江海宁知县。海宁地濒海,多盗,许三礼练乡勇,严保甲,擒盗首,益修城壕,筑塘浚河,救灾储粟,教民以务本,立书院。康

  • 西迁注

    一卷。明张鸣凤撰。鸣凤字羽王,丰城(今属江西)人。生卒不详。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官至桂林府通判。该书是其贬谪利州时,自京赴四川谪居地以及由谪居地回京途中所作,主要记载沿途所见之名胜古迹,于碑

  • 栗庵遗稿

    二卷。明郑环(1422-1482)撰。郑环,字瑶夫,号栗庵,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明天顺四年(1460)进士,累官至太常寺少卿。著有《栗庵遗稿》。据集中郑环之子郑孟绳跋,可知此稿原本十卷,因不慎而毁

  • 剪绡集

    二卷。宋李龏撰。李龏字和父,一作仲甫,号雪林。山东荷泽人,生卒年不详。南渡后居于吴兴三汇之交。不乐仕进,作诗多学元白体,尤好集唐人诗句和选编诗歌。与同里周弼为诗友,相与论诗三十余年。著有《漱石吟》,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