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文忠集

文忠集

① 二百卷。宋周必大(1126-1204)撰。周必大,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原老叟,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教授建康府。孝宗时,除起居郎,兼权中书舍人,除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后任参知政事、枢密使。淳熙十四年(1187),拜右丞相。因劾出判潭州。庆元元年(1195),以少傅致仕。卒谥文忠。必大一生著述繁富,多达八十一种。《文忠集》即史所称《平园集》,为开禧中,其子纶所手订。其中,《省斋文稿》四十卷、《平原续稿四十卷、《省斋别稿》十卷、《词科旧稿》三卷、《掖垣类稿》七卷、《玉堂类稿》二十卷、《政府应制稿》一卷、历官表奏十二卷、奏议十二卷、奉诏录七卷、《承明集》十卷、《辛己亲征录》一卷、《龙飞录》一卷、《归庐陵日记》一卷、《闲居录》一卷、《泛舟游山录》三卷、《乾道庚寅奏事录》一卷、《壬辰南归录》一卷、《思陵录》一卷、《玉堂杂记》三卷、《二老堂诗话》二卷、《二老堂杂志》五卷、《唐昌玉芷辨证》一卷、近体乐府一卷、书稿三卷、劄子十一卷、小简一卷、年谱一卷,计二百卷。又以祭文、行状、谥诰、神道碑等别为《附录》四卷而终。有《四库全书》本和《宋庐陵四忠集》本。② 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宋欧阳修(1007-1072)撰。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四岁丧父,母郑氏亲教之,家贫,以荻画地学字,聪颖过人,读书则成诵。天圣八年(1030)举进士甲科,入京为馆阁校勘。庆历初,范仲淹被宰相吕夷简贬官,他与尹洙等不服,上疏直谏。亦被贬,出知滁州,徙扬州、颖州。嘉祐年间,加龙图阁学士,拜礼部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嘉祐五年(1060)任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与韩琦同辅朝政。神宗时,因与王安石不合,反对新法,以太子少师致仕。熙宁四年(1071)退职,次年卒,谥文忠。欧阳修初学于尹洙,与梅尧臣、苏舜钦等倡导古文,“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苏轼居士集序》)以他自己的创作实绩与政治地位,成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主将,完成了宋初柳开、穆修等提出的古文运动的未竟之业,使杨亿、刘筠的“西昆体”从此一蹶不振。欧阳修主张“明道”、“致用”,既强调道是文的核心,又认识到道与文的区别。他说:“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又说:“古之学者非一家,其为道虽同,言语文章未尝相似”,“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纠正了宋初古文家重道轻文或道即此文的偏颇。他一生嗜学,著述颇多,陈振孙《书录解题》谓其文“遍行海内”。其史学成就卓著,修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其诗文雄健清新,其词和婉深挚。此文集一百五十三卷,《六一词》一卷,《六一诗话》一卷及《毛诗新义》、《集古录》、《归田录》等。其散文《醉翁亭记》,脍炙人口,至今为人传诵,视为名篇。他平生奖掖后进,汲引唯恐不及,当时的名臣贤士,如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梅尧臣等,都得其赏识,推荐或重用。晚年自号“六一居士”,乃“《集古录》一千卷、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鹤一双也”。《文忠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由周必大编。有《四库全书》本。③ 六卷。元王结(1275- 1336)撰。结字仪伯。定兴(今属河北)人。仁宗在潜邸时,以荐充宿卫。及继位,迁集贤直学士。后累官中书左丞。谥文忠。《元史》本传称结有集十五卷。久佚。今《四库全书》本自《永乐大典》辑出。诗一百三十四首,诗余十三首,编为三卷;杂文九首为一卷;问答五首为一卷;善俗要义三十三条为一卷。共六卷。“诗多古体,大抵春容和平,无钩棘之态。文亦明白畅达,不涉雕华。”(《四库全书总目》)另有清乾隆翰林院抄本(藏于北京图书馆),清丁氏八千卷楼黑格抄本(藏于南京图书馆)。

猜你喜欢

  • 经外杂钞

    二卷。南宋魏了翁(1178-1237)撰。魏了翁生平事迹详见《周易要义》。此书主要是杂录诸书,分条节录,而以自己的见解标于其下。书中多有不载诸书全文而节略“云云”之处,又有“如元子心规”之类,还有一条

  • 清河县志

    四卷,续录艺文一卷。明孟仲遴纂修。孟仲遴,陕西凤翔人,嘉靖进士,曾任清河县知县。清河旧无县志。嘉靖二十九年(1550)孟仲遴任清河县令后,立意创修志书。其“询访搜剔,稽求采摭;迹今追古,溯流穷源,有得

  • 异林

    一名梅花渡异林,一名支子固先生汇辑异林,十卷。明支允坚(生卒年不详)撰。支允坚,字子固,号梅坡居士,生平事迹不详。此书为支允坚所撰四种书的合刻本,共十卷,其中《轶史随笔》二卷,《时事漫记》三卷,《轶语

  • 裁纂类函

    一百六十卷。无著撰人姓名。书前有虞集序。序中称书为相台庐陵周宏道先生所著。所谓周宏道先生亦无所考。根据序文的意思推断,周宏道可能是指周必大。周必大《平园集》外还著述八十余种书未传于世。一些奸黠的书贾,

  • 国脉民天

    一卷。明耿荫楼(?-1638)撰。耿阴楼,字旋极,灵寿(今河北灵寿县)人。天启五年(1625)考中进士,曾做过地方官,清兵攻入他的家乡时被杀。《国脉民天》强调精耕细作,分为区田、亲田、养种、晒种、蓄粪

  • 密云县志

    六卷。清薛天培修,陈弘谟纂。该志为薛天培任知县时所作。雍正元年(1723)刻本。全书六卷,三十九目,分为:沿革、疆域、星野、灾祥、形胜、风俗、景致、山川、物产、城池、学校、部署、古迹、牌坊、集市、里甲

  • 吴县志

    八十卷。曹允源、李根源纂。李根源(1879-1965),字印泉,别号高黎贡山人,云南腾冲人。嗜学善书。留学日本,追随孙中山革命,是云南“重九”起义的主要领导者。曾任省长、云贵监察使、内阁总理等职。著作

  • 丰暇观颐

    四卷。著者生卒年仕履均不详。此书是一部杂纂之作,有序三首,一称懒散道人,一称见卢主人,一称醉醒逸叟。而卷首又题醉醒逸叟偶阅字,详解其词意,应是一人。一题己丑、一题辛卯、一题癸巳,都不著年号。书中又引汤

  • 成都文类

    五十卷。宋袁说友(1140-1204)编。说友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建安(福建建瓯)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官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后罢相,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著有《东塘集》。《成都文类》原题

  • 谷城县志

    八卷。清承印修,黄定镛纂。承印,字佩之,满洲正白旗人,附监生,官阳城知县。黄定镛字谨山,本县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县志明正德间知县唐琮创修,其后有清顺治庐雍志,康熙吴应元志,皆未见传本。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