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文昌杂录

文昌杂录

六卷,补遗一卷。北宋庞元英(生卒年不详)撰。庞元英字懋贤,单州成武(今属山东)人。丞相庞籍次子。至和二年(1055)赐同进士出身。元丰初,为群牧判官、都官郎中。元丰五年(1082)任朝请大夫、主客郎中。元丰八年以后,历任中散大夫、鸿胪少卿、知晋州等职。在任主客郎中四年间,将其供职尚书省的所见所闻及朝章典故等,笔录成书,因尚书省旧有“文昌天府”之称,故以名书。书中主要记述朝中典章故实,间及所闻轶事。所记朝廷礼仪、百官除拜等事,多为耳闻目睹,切实可征。对元丰官制记载尤为详悉。多有可以证宋史之舛漏者。马端临作《文献通考》,曾取材于此书。但书中亦有芜杂及失考之处,如以尧舜对天地为李矩问李演事,范镇《东斋记事》则以为杨亿校士时事,岳珂《程史》又以为欧阳修和贡举时事,《珍席放谈》又以为南唐时汤悦妹婿问汤悦事,与各书记载互异,不知孰是。书中又以虎子为出于李广射虎事,不知孔安国为侍中,以儒者不执虎子而执睡壶,其事已见于李广之前等等,稍有舛误。虽然如此,其书仍不失为宋元笔记小说之佳本,为研究宋代典章制度的重要资料,足资治文史者参考。今传本不一,《雅雨堂藏书》、《四库全书》、《学津讨原》、《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作六卷,补遗一卷,也有直接称七卷者。《续百川学海》、《古今说海》、《学海类编》、宛委山堂《说郛》等丛书本作一卷,《说库》本误题宋陈襄撰一卷,商务印书馆《说郛》本不分卷,《旧小说》本收入二则。194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作为《中国文学参考资料丛书》之一,重新出版,为目前最好最为通行版本。

猜你喜欢

  • 常谈搜

    四卷。清易本烺撰,其子崇垚等校。本烺字眉孙,湖北京山县人。是编卷端有同治癸亥(1863年)本烺弁言,以为天下有常谈语句,操觚家习知之,及叩其出处,则老生宿儒或有不能骤应者,且踵讹袭谬,不知其非。如“会

  • 俚言解

    二卷。明陈士元撰。陈士元(1516-1597)字心叔,号养吾,应城(今湖北应城县)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官至滦州知州。通经学、小学,著《易象钩解》、《五经异文》、《韵苑考遗》等多种。《俚

  • 画山水赋

    一卷。后附《笔法记》一卷。旧本题唐荆浩(生卒年不详)撰。荆浩,字浩然,因隐于大行山之洪谷,故号洪谷子,河南沁水(今属山西)人。亦有人认为荆浩为五代之后梁人。荆浩博通经史,善属文,书法宗柳公权,工画佛像

  • 四部丛刊

    五百零四种(分三编:初编三百五十种,续编八十一种,三编七十三种)。民国张元济(1867-1959)等辑。张元济字菊生,浙江海盐人。清光绪年间进士,曾任刑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因参加维新运动,1

  • 续三体唐诗

    八卷。清高士奇(1645-1704)选编。高士奇字澹人,号江村、竹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初以国学生就试京围,不利。卖文自给。新岁为人作春帖,自为句书之,偶为圣祖所见。旬日中三试皆第一,命贡奉内廷,

  • 尺牍筌蹄

    三卷。元陈(生卒年不详)编。陈字子经,系陈著之孙,翰林学士,以非罪死,著有《通鉴选编》。是书选录宋代书简。其标目有要套、书式、具位、具礼、官称。又曰合用故事,可于事文类聚、翰墨全书、书言故事内随意择用

  • 五灯全书

    一百二十卷。清代超永(生卒年不详)撰。《五灯全书》一书,为佛教灯录体中属于通明法统类的佛书,成书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作者在对《会元》、《缵续》二书“删其繁芜增所未备”的基础上,历经约三十年笔耕

  • 典试浙江纪程草

    一卷。《浙省还辕纪游草》一卷。清宝鋆(生卒年未详)撰。宝鋆,字锐卿,号佩蘅。镶白旗满洲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由礼部主事迁侍讲,官至体仁阁大学士,谥文靖。著有《奉使三音诺彦纪程草》、《塞上吟》

  • 论语训

    二卷。清王闿运(详见《论语集解训》二十篇)撰。是书自叙曰“《论语》者,盖六艺之菁华,百家之准的,其义多本于《春秋》,其言实通于上下”。篇中好为异说,实无深意。如训“思无邪”的“邪”,“女为君子儒,无为

  • 抱润轩读尚书记

    一卷。马其昶(1855——1930年)撰。马其昶字通伯,晚号抱润翁,安徽桐城人,清光绪年间官至学部主事,后任京师大学堂教习。马其昶为桐城派末期代表作家,民国时期曾参加《清史稿》的纂修工作,著有《抱润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