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文明小史

文明小史

六十回。题“南亭亭长新著”,作者为晚清李宝嘉(详见《官场现形记》)。长篇小说,写戊戌变法前后社会状况。当时清王朝已摇摇欲坠,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维新变法”运动。而慈禧太后为抵挡革命势力的发展,也挂起假维新招牌;一些投机官僚和假进步的知识分子,也侈谈“维新”。作者在该书中从“维新”、“立宪”的角度暴露了清廷官吏的守旧和腐败昏庸,也揭穿了假维新的真面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抗斗争,反映了帝国主义势力的侵入局面,以及社会上新旧思想的尖锐冲突。该书涉及的社会生活面十分广泛:从国内到国外,从通商城市到穷乡僻壤,遍及全国各省;接触的问题:从内政到外交,从统治集团到劳动群众,从假维新派到守旧党。作者倾向鲜明,在书中尖锐指出:不管是假维新派还是守旧党,都离不开一个“钱”字,都是谋升官发财之道。该书在广泛的背景上对晚清官僚的对外态度和兴学实质作了一个总结,对于了解晚清特别是戊戌事变(1898)之后几年的中国社会状况有认识价值,具有晚清谴责小说的共同特征。作者以生动的笔法刻画了诸多不同性格,令人读后难忘。但与《官场现形记》一样,情节不甚集中,艺术概括的笔力不足。内容上也有诋毁义和团运动和对民主革命持反对态度的错误倾向。作者把解决社会问题的出路寄托于理想人物平中丞的出洋考察上,其社会理想是宣扬改良主义。该书于光绪癸卯(1903)开始连载刊于《绣像小说》,1906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始铅印单行本。1955年北京通俗文艺出版社出版,删去图及“自在山民”的评语,对原本诋毁义和团和革命党的内容亦加删削。1957年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亦出此书。

猜你喜欢

  • 延平答问

    一卷,附录一卷。宋朱熹撰。熹父松,宣和中官闽,生熹于延平(今福建南平市)。朱熹为程颐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阐发儒家思想中的“仁”和《大学》、《中庸》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二程(程颢、程颐)理气关系的学说,集

  • 道德经石刻

    二卷。旧题晋右将军王羲之书(不确)。古人研究《道德经》者,或立注释解载于竹帛、或书写经文刻于石上以传后世。收藏家以古者为珍品,有的还假造今作为古品。此篇就是有人从石碑上拓下来后,加盖铃宣、连珠印及双龙

  • 周生烈子

    见《周生子要论》。

  • 安庆府潜山县志

    十二卷。清周克友纂修。即康熙《潜山县志》。

  • 石屋山居诗

    一卷。题曰石屋禅师撰,不著其名。《明史·艺文志》、《浙江通志》亦不载其目。诗中有“吾家住在霅溪西”之语,盖明代浙江湖州之僧。是集前为《山居》各体诗,后附《倡颂》九十首。首署参学门人至柔编,河南新安吴明

  • 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

    一百卷。清宝鋆等奉敕编纂。此书时间起自同治元年,终于同治十三年。目的、方法、体例皆同于两朝筹办夷务始末。内容上凡“历年恭奉上谕廷寄,以及京外臣工之折奏,各国往来之照会,书函等件均予收入。”其中多诸家文

  • 焦氏说楛

    见《说楛》。

  • 吉金文录

    四卷。吴闿生集释。吴闿生,字北江,吴汝纶之子,安徽桐城人。吴氏善古文辞。书中辑集殷周彝器铭文共四百一十四编,附录汉唐以来镜铭四十四首,都为考释。吴氏虽非专精金石文字,然其中改订前人谬误,亦往往有可取者

  • 七经小传

    三卷。宋刘敞(详见《春秋传》)撰。此书为其杂论经义之语,因涉及《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公羊传》、《论语》七部经书而得名。刘敞认为以上七经存在多处别字、脱简、遗文或倒句,根据

  • 萃古名言

    四卷。明赵民献(生卒年不详)编。赵民献为云南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刻于崇祯初年,康熙中交河王琯官迤西道时从赵民献的子孙手里得到这本书,但已残缺失次,王琯便增损其文,后于任湖广学政时令胡之太刊之。王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