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文通

文通

三十一卷。明朱荃宰撰。朱荃宰,字咸一,黄冈(今湖北)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所著有文、诗、乐、词、曲五编,并以通名,见于自序。而《文通》独先刻成。其书取古今文章流别,及诗文格律,一一为之条析。欲仿刘勰《文心雕龙》而作。其末《诠梦》一篇,酷摹刘勰之自序。然大抵摘拾百家,矜示奥博,未能一一融贯。《四库全书总目》列为存目,并加以介绍。

十卷。清马建忠(1845-1900)撰。建忠字眉叔,江苏丹徒人。年青时即研究西学,学会拉丁文、希腊文、英文和法文。1875年留学法国并任清使官翻译,回国后入李鸿章幕帮办洋务,曾去印度、朝鲜处理外交事务。提倡振兴工商业,主张富国先富民,要求学子既攻读中国圣贤的书,又精求西方的文明。是书为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马氏历时十余年罄力而成。全书以典范的文言文为研究对象,取材于《四书》、《三传》、《史记》、《汉书》以及韩愈的文章,参考西方传统语法研究古代汉语的结构规律。虽然在体系上对泰西“葛郎马”多所模仿,但是也能注重汉语实际,如词类系统,除了名字、代字、静字、动字、状字、介字、连字、叹字之外,增加了助字(语气词);又如句法系统,拿静字(形容词)与动字(动词)并列,认为它们都能充当语词(谓语)。全书分十卷,卷一为“正名”,介绍主要术语,卷二至卷九依次论述各类实词和虚词。虽然这是以词类为纲,但是具体分析时莫不依据语句。卷十论句读,是句法的总结。马氏在《例言》中说:“是书本旨,专论句读。”主张根据词义确定词类,同时认为词类和句子成分有对当关系。如果遇到不符合这种规定的情况,就用词类通假来解释。例如“其愚不可及也”中的“愚”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名词。他又认为“字无定义,故无定类”,与词类通假说不无矛盾。是书后来通称《马氏文通》,1898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此后陆续刊行,版本甚多,章锡琛依据1904年本校点,名曰《马氏文通校注》,195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1983年商务印书馆重排印行原书,并附索引。吕叔湘、王海棻又合著《马氏文通读本》,逐章逐节加上按语和注释,1986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 宝峰集

    二卷。宋赵偕(约1279年前后在世)撰。赵偕,字子永,慈溪(今浙江慈溪县)人。赵偕乃宋之宗室,宋亡不仕,隐于大宝山东麓,学者称“宝峰先生”。著有《宝峰集》。此集为其外孙顾恭所编,分上、下二卷,后在兵火

  • 古微堂外集

    八卷。清魏源(1794-1857)撰。魏源字默深,湖南邵阳人。十五岁中秀才,二十岁举明经。次年随父入京,师从胡墨庄、刘蓬禄诸先生,有志于经世致用之学。道光二年(1822)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

  • 老子翼

    三卷。明焦竑(详见《易筌》)撰。宋元以来,注释《老子》的学者,争相立意,别裁迭出。焦竑撰《老子翼》,体裁更为独特,集韩非以下解《老子》者六十四家,并附他自己“笔乘”为六十五家,采各家精纯语句,裒辑成一

  • 中庸俟

    二卷。清陈运熔(详见《大学俟》)撰。是书以《章句》第一章为首章,第二章为第一章,又并第三第四第五章为第三章,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章为第四章,又以“诚者自成”至“纯亦不已本”为第二章。凡《章句》三

  • 天籁集

    二卷。明释无相编。作者生卒年与生平不详。是集成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所录皆宋以前不工文者之诗。如易水歌、黄台瓜词之类。序称:“诗以道性情,后世雕绘字句,嚣争宗派,于所谓诗言志者无当。孔圣删诗,多

  • 陆氏毛诗异文辑

    一卷。清沈淑(详见《毛诗异文补》)撰。此书摭拾唐陆德明《经典释文》音释解诗所引异文,汇为一编,搜罗排比,大体上还算该洽。虽然所辑之文,或并录音释,或释文本有音释而此书只辑异文。又《释文》所引经文,有与

  • 埤雅广要

    四十卷。明牛衷撰。牛氏为千户,生平不详。衷自序曰:“宋开国公陆丞相佃于《尔雅》、《广雅》之后,复旁搜冥索以埤翼之。吾藩贤王论思之暇尝进览焉。惜夫叙述之次,尾天文而首群品、伍凤鸟而跻微类,未惬于中。乃条

  • 风林类选小诗

    一卷。明朱升(1299-1370)编。朱升字允升,号枫林。安徽休宁人。明洪武元年(1368)进士。世称枫林先生。有《周易旁注》。此编皆录五言绝句,始于汉、魏,终于晚唐。分为直致、情义、工致、清新、高逸

  • 洪范皇极内外篇

    见《洪范皇极内篇》。

  • 三史拾遗

    五卷,清钱大昕撰。作者详见前条。此书是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刊成后,续有所得编成。共五卷,《史记》一卷,《汉书》二卷,《后汉书》一卷,《续后汉书》一卷。《史记》后附宋本跋二篇,《续后汉书》后附宋本牒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