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日讲春秋解义

日讲春秋解义

六十四卷。此书为康熙皇帝经筵旧稿。由著名宋学家,康熙经学老师李光地主持编定,雍正时由大臣张廷玉、方苞修订定稿,乾隆三年(1738)锓版。宋代由于重《春秋》之慎赏罚、当功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之用,特别重视《春秋》一书,治《春秋》者甚众,据《宋史·艺文志》所著录的《春秋》学专著即有二百四十部左右。其中亦有经筵讲义,如王葆《春秋讲义》、张九成《春秋讲义》、戴溪《春秋讲义》。这些讲义,“大抵皆演绎经文,指陈正理,与章句之学迥殊”。(《四库提要》)此书即是采宋人讲义之体裁以阐发《春秋》“微言大义”。每条经文之下先例《左传》记事,次列《公》、《穀》之义例,反复演绎,大旨归于尊王。据康熙《御序》云:“惟宋康侯胡氏,潜心二十年,事本《左氏》,义取《公》、《穀》,萃诸家之长,勒成一家之书,虽持论过激,扶隐太严,未必当日圣心皆然。要其本三纲、奉九法、明王道、正人心,于《春秋》大旨常得六七,较之汉唐以后诸家优矣。”因而此书“大约以胡氏为宗,而去其论之太甚者,无传经文则博采诸儒论注以补之,亦时有所折衷。”是此书初稿尚推崇胡传。但据乾隆二年《御序》,则云雍正时鉴于康熙皇帝己对“胡氏之说多所驳正”,但当时廷臣“所进讲义一遵胡氏之旧者,于圣心自多未洽”,所以久久不予“宣布”。至雍正七年才命张廷玉、方苞详细校订。乾隆御制序文时又“反复循览,于胡氏穿凿之说旷若发蒙,笔削之旨阐明者亦过半焉。”可知此书之攻驳胡传之说当在张、方“校订”之时。而其攻驳之重点,则在于胡传因激于时弊而托《春秋》大义生发的讽时讥世,尊王攘夷之论,代之以尊尊卑卑、君君臣臣之价值体系。其书之体例是,于经下先列《左传》、《公羊》、《穀梁》之文,再附以讲解。卷首为《总说》,有纲领、通论、经传源流、传注得失四篇,皆引诸儒之语要者。现存康熙六十年内府刻本。

猜你喜欢

  • 敖氏伤寒金镜录

    见《伤寒金镜录》。

  • 正学堂诗说

    一卷。清王仁俊撰。仁俊生平及事迹皆不详。此书以分析列举郑玄笺注之义例为主体。除举例说明人们所熟知的引用三家今文诗说,引申毛传、改毛传之误几种体例外,又增举了所谓附传、补传、引他经例,与他经违异例,笺说

  • 娄县志

    三十卷,首二卷。清谢庭薰修,陆锡熊纂。谢庭薰,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知事娄县。陆锡熊,娄县人,官侍郎。卷首上卷为巡典,下卷为宸翰;卷一志沿革;卷二志建置;卷三志疆域;卷四、五志山川上下;卷六、七志

  • 五代史肪截

    四卷,清张笃庆撰。其事迹见前条。《五代史肪截》一书摘取欧阳修的《五代史》之文,间附自己的评论,其写作体例与《班范肪截》略同,但在论述上似乎更加平淡,如论朱全忠(即朱温)、张全义赐名一事,则说:“可谓忠

  • 绣余吟草

    二卷。郑瑶圃(生卒年不详)撰。郑瑶圃,福建闽侯县人,贡生林某之妻。此书共收律赋二十一篇,骈体文三篇,古近体诗一百六十余首,书前有陈秋坪所作序言。刊刻年代不详。

  • 戴中丞遗集

    八卷。明戴暨(约1531前后在世)撰。戴暨,字时重,又作时量,号东石,浙江鄞县人。生卒年均不详。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至四川巡抚。著有《载中丞遗集》。是集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载作《东石遗稿》,

  • 透帘细草

    无卷数。不知著者。这是一本元末明初的商业算书,原本已佚,现仅有残本,是从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第二十七卷中发现收有五十四问(载于杨辉的《续古摘奇算法》之前)和《永乐大典》中录出的十七问,共计得七十一问

  • 说文部首表

    一卷。清王筠撰。参见《说文句读》。此书本蒋和之《说文字原表》修订而成,并易“字原”为“部首”。王氏以“同条牵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为原则,将部首编为谱牒世系的表格,附于《说文句读》之后。其

  • 易纂

    一卷。辑佚书,唐僧一行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一行姓张,魏州吕梁(今河北大名一带)人,先名遂,后为僧,隐于嵩山,卒谥大慧禅师。其事见于《旧唐书》本传。此书不见于《唐书·经籍志》及《宋

  • 眉山县志

    十五卷,清王铭新修,杨卫星、郭庆琳等纂。王铭新,曾知眉山县事。杨卫星,曾任眉山县修志局局长。郭庆琳,举人,眉山县视学。眉山县旧志于明末毁于兵燹,清初,历届县令勤事搜求,易稿数次,至嘉庆中始成定本。越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