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昌言

昌言

汉仲长统(179-220)撰。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今山东省邹县西南)人。长统敢直言,不拘小节,时人称为“狂生”。州郡召用,皆称疾不就,后任尚书郎参曹操军事。《昌言》又名《仲长子昌言》,“昌”即“当”义,“昌言”即“当言”之义。据《后汉书·仲长统传》载,此书“凡三十四篇,十余万言”;《隋书·经籍志》著录为十二卷,《录》一卷,列于儒家类;《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为十卷,列于儒家类;《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二卷,仍列于儒家类。此书大部分内容已逐渐佚失,本书之内容仅具原来十分之二三。该书《论天道》篇对当时流行的谶纬迷信及天人感应等观念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他明确提出了“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观点,认为所谓天道无非是星辰运行,四时代序,“所贵乎用天之道者,则指星辰以授民事,顺四时而兴功业”,而吉凶妖祥,则实不足取。该书《理乱篇》提出了“存亡以之迭代,治乱从此周复,天道常然之大数”的观点,他把封建王朝的兴亡过程分为“伪假天威”、天下已定,“贵有常家,尊在一人”、昏君信任奸邪,终致亡国的三个阶段。他提出了关于封建国家兴亡治乱的深刻见解,同时又带有循环论之局限性。在政治方面,仲长统提出了变法的观点,主张实行“中和之政”,以德教为本,以刑罚为辅。在人生方面,仲长统既对现实不满,又苦于寻不到出路,故表现出对庄子思想的向往,幻想“乐志”,以求超脱,提出所谓“逍遥一世之上,永保性命之期”及“六合之内,恣心所欲”的人生主张,对魏晋清谈有一定影响。《昌言》中之《理乱》、《损益》、《法诫》三篇残文,存于《后汉书·仲长统传》中;唐魏徵《群书治要》节引《昌言》九段,分属于《道教》、《寿考》、《君臣》诸篇;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亦有几处引文。明清时期始有辑本。明叶绍泰辑一卷本,收入《增订汉魏六朝别解》中;清马国翰拾补散佚,辑为二卷,刊入《玉函山房辑佚书》中;严可均辑本二卷,收《全后汉文》中;《丛书集成初编》所录为明胡维新所辑之一卷本,书名为《仲长统论》。另外,还有清嘉庆中所刻《四录堂类集》本。

猜你喜欢

  • 周易庄氏义

    一卷。辑佚书,庄氏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庄氏何人未详。《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均不载庄氏《易》义,惟孔颖达《周易正义》引之。马国翰据《周易正义》辑佚成一卷。朱彝尊《经义考

  • 韩诗内传

    一卷。汉韩婴撰,清王谟辑。本书共收入释文一百五十八条。其中《诗正义》九条,《周礼正义》五条,《礼记正义》七条,《公羊传注》二条,《孟子音义》一条,《尔雅注疏》四条,《史记注》五条,《前汉书注》五条,《

  • 云南山川志

    一卷。明杨慎撰。杨慎,以争大礼撼门大哭。下诏狱廷杖。嗣复纠众伏哭。乃再杖于廷。谪戍云南永昌卫。后归蜀,时亦居云南。著有《丹铅余录》等。《云南山川志》函海本,共一卷。其所志山川大都在云南府城附近,如金马

  • 御案七经要说

    二十五卷。清刘廷陛抄。廷陛字晋阶,陕西朝邑(今大荔县)人。所谓御案七经,内容是《御纂周易折中》二十二卷,成于康熙五十四年;《钦定书经传说汇纂》二十四卷,成于雍正八年;《钦定诗经传说汇纂》二十卷,序二卷

  • 经世大典

    八八〇卷。元代官修政书,又名《皇朝经世大典》,赵世延(1260-1336)任总裁,虞集(1272-1348)任副主裁。世延字子敬,其先雍古族人。世祖时任监察御史,后累迁至中书右丞,平章政事。集字伯生,

  • 督漕疏草

    二十二卷。清董讷撰。董讷字兹重,号默庵,平原(今属山东平原县)人。康熙进士,官至江南总督。《督漕疏草》为作者督理漕河时所上疏草,都是当时的公文,参考价值不高。

  • 沈氏改正揲蓍法

    一卷。近人杭辛斋撰。杭氏同乡沈善登曾著《需时眇言》十卷,论述《周易》之中的象、数、筮,进而阐明《易》之大旨。杭氏以为此书虽精严详密,但叙述过于繁复,使读者很难看懂。故节录其《原筮》一篇中的观点及揲蓍图

  • 慎言

    十三卷。明王廷相(1474-1544)撰。王廷相字子衡,号浚川,仪封(今河南兰考)人。少时以诗、文出名。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及第。选为翰林庶吉士,后授兵科给事中。他为人正直,不阿权贵,仕途中两

  • 丁氏新唐书各外国传地理考证

    八卷。清丁谦撰。丁谦,有《丁氏魏书外国传西域传外国传补地理考证》一书,已著录。是书将《新唐书》中突厥传、吐蕃传、回纥等国传、沙陀传、北狄传、东夷传、南蛮传、西域传分别作地理考证,各为一卷。其体例为先录

  • 问辨录

    十卷。明高拱撰。高拱字肃卿,新郑(今属河南)人,嘉靖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此书取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疑义,逐条辨驳,既有不少精到之见,也有一些推求不当之处。该书不以朱熹地位之高而苟同苟异,大胆辨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