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名臣琬炎录
二十四卷,续录二十二卷。徐紘(生卒不详)撰。徐纮,字朝文,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县)人。明弘治年间进士,官至云南按察司副史。《明名臣琬炎录》系仿宋杜大圭《名臣碑传琬琰集》而作,以记载明洪武到弘治九朝诸臣事迹,前录收一百零七人,续录收九十五人,所记包括其碑、铭、志、传及地志言行录,考献征文,颇为详细,多数也可算信史,且所记载的诸如郁新、吴寿昌等几十人事迹,史传多不详细,此记可补正史之不足,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四库全书总目》载有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二十四卷,续录二十二卷。徐紘(生卒不详)撰。徐纮,字朝文,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县)人。明弘治年间进士,官至云南按察司副史。《明名臣琬炎录》系仿宋杜大圭《名臣碑传琬琰集》而作,以记载明洪武到弘治九朝诸臣事迹,前录收一百零七人,续录收九十五人,所记包括其碑、铭、志、传及地志言行录,考献征文,颇为详细,多数也可算信史,且所记载的诸如郁新、吴寿昌等几十人事迹,史传多不详细,此记可补正史之不足,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四库全书总目》载有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一卷。汉蔡邕撰。清任大椿辑。参见《圣皇篇》。此书见于《隋书·经籍志》,而《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不录,盖唐时已亡佚。按《世说新语·纰漏篇》载:“蔡司徒渡江,见彭蜞大喜曰:‘蟹有八足,加
十卷。明王明嶅(约1593前后在世)编。王明嶅,字懋良,福建晋江(今泉州)人。生卒不详。万历七年(1579)举人。官至宁波府(今宁波等地)通判。宋叶适所编《四六丛珠》凡四十卷,见于《千顷堂书目》,明时
四卷。附孝经别录 四卷。清洪良品撰。洪良品于经笃信古文,著述有《古文尚书辨惑》、《古文孝经荟解》等。洪良品认为现行《古文孝经》鲍廷博刻本与班固所见同为真古文,胜于刘炫所传。因而是书专主鲍刻本,博引诸家
二十八种,三百九十卷。国学整理社辑。该丛书辑录先秦至南北朝时期儒家类、法家类、道家类、兵家类、杂家类、农家类及小说家类具有代表性的子部著作二十八种,分八册刊行。第一册收刘宝楠《论语正义》二十四卷、焦循
十卷。明应廷育(生卒不详)撰。应廷育,字仁卿,永康(今浙江省永康县)人,明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至按察司佥事。《金华先民传》搜罗金华自汉到明正德年间历代人物,各为之传,分道学、名儒、名臣、忠义、
一卷。晋卢谌(285-351)撰,清马国翰辑。卢谌,字子谅,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官至司空从事中郎。《晋书》无传,附见《刘琨撰传》中。《文选》注引徐广《晋纪》云,“显宗征为散骑常侍”。所著《杂祭法》六
五卷。清张景阳(生卒年不详)撰,张景阳字梦协,号春台,广东英德人。咸丰十一年(1861)优贡,官增城训导。张景阳胸罗全史,心潜群经,上下五千年,纵横一万里。故其论诗穷源追委,功夫甚大。是《诗钞》分《杂
四卷。清宋思敬(生卒年不详)集摹,董其昌书。宋思敬,字俨若,号秋崖,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宋思敬自幼便与其兄宋思仁(1730-1807)嗜好书画,寻师问业,其中宋思敬尤其酷爱董文敏墨迹,收藏非常丰富。
六卷。左桢(约清末民初人)撰。左桢字绍臣,江苏高邮人。左桢自幼家贫,无藏书,经史子集皆借读手录,治学颇为艰辛。自认为文艺为末,躬行为本,明经必期致用。左桢早年在杭州、金陵颇俱文名,清末学者俞樾赞其经史
一卷。清张潮(1650-?)辑。张潮,字山来,号心斋,歙县(今安徽歙县)人。曾以岁贡生官至翰林孔目。能词。以刊刻丛书知名当时。除编有《焦山古鼎考》外,还编有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刻有《昭代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