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紫微杂说》。
七卷。明张凤翔(1472-1501)撰。张凤翔,字光世,号伎陵(一作伎陵子),洵阳(今陕西旬阳县)人。明弘治十二年(1498)进士,官户部主事。著名《张伎陵集》。是编系凤翔诗文集。凡七卷。前六卷为诗,
见《将略要论》。
见《伤寒心镜》。
四卷。清李调元(详见《易古文》条)撰。此书专补陈澔《集说》疏略,间更订讹误,并涉及郑注、孔疏。前有无年月《自序》,称“使由蒙训而入经术,用意甚盛,惜学力殊未逮也”。其中如以“大夫之箦为床栈”;“非簟涂
一卷。清沈冰壶(约1736年前后在世)撰。沈冰壶,字心玉,(一作玉心),号梅史,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均不详。岁贡生,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冰壶喜博览,熟精于史,其诗善于论古。是集皆咏
四十卷,首一卷。清孙云锦修,吴昆田、高延第纂。孙云锦,字海岑,桐城人。贡生,清光绪六年任淮安知府,八年回任。吴昆田(1808-1882),原名大田,字云圃,号稼轩,清河人。清道光十四年(1834)举人
十卷。明余养蒙撰。养蒙,临海(今属浙江)人。生卒及事迹不详。该书乃养蒙奉南京都御史耿定力之命而编撰。因当时社会流行专重科目的风气、故养蒙采录历代士子出于太学和以赀郎起家为官的人的事迹,编成此书,上起战
三卷。元郑涛撰。郑涛字仲舒,浦江(今属浙江)人。官至太常礼仪院博上。生卒年不详。本书为郑氏家规、家传汇编。郑氏从南宋初郑绮以来,就称义门。至绮六世孙太和,制定家规59则;七世孙钦及铉,又增添至150则
八卷。明来行学刊。来行学字颜叔,杭州(今浙江杭州市)人。生卒年与事迹不详。此书自序中称来行学某日耕于石箐山畔,见桐棺裂,得朱筒一函,内有蜀锦重封《宣和印史》一卷,素丝玉轴,朱印墨书。原是宋代南渡之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