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释义
四卷。清沈昌基撰。沈昌基字儒珍,乌程人。其书删节《本义》,敷衍成文,前列拟题三页。其自序说“先世多以易发解成名”,所讲乃是科举之术。《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四卷。清沈昌基撰。沈昌基字儒珍,乌程人。其书删节《本义》,敷衍成文,前列拟题三页。其自序说“先世多以易发解成名”,所讲乃是科举之术。《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一卷。清张象津(生卒年不详)撰。张象津,字汉渡,号莪石,另号雪岚,济南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举人,官济南学正。卷首为张象津自序。先录朱熹小序,再疏《离骚》正文。全诗分为十九节,三大段,第一段止“
十卷。清释昌立纂辑。史椿龄、陈寓泰编次。释昌立,号小支者,道光间建隆寺僧。史椿龄,江都(今江苏省江都县)人,陈寓泰,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建隆,宋太祖开国年号,太祖平李重进于扬州,即在驻地建寺,并以建
一卷。元滑寿(详见《难经本义》)撰。此书专论脉诊,系作者吸取前人成果并结合自己实践体会撰成。全书共六篇,分别为脉象大旨、脉诊之道、脉象阴阳类成、妇人脉法、小儿脉法、诊家宗法。其中阴阳类成篇阐述精详,其
三卷。陈释慧远撰。慧远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义记》辞条。《肇论疏》故名思义,是解释僧肇所撰《肇论》一书的。旧有人称《肇论疏》为《肇论义记》。此疏在发挥肇师思想方面虽有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不少缺欠。一
①二十六卷。明赵彦复纂修。赵彦复字微生,河南杞县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授宝坻知县,三十六年(1608)调任曲沃,任满擢户部主事。在曲沃任知县时,廉敏有治,延邑人阎光重辑沃志。按沃地古为绛县
①五十卷。明萧良干修,张元朴、孙针纂。萧良干绍兴府知府。此志为明万历十五年(1586)刻本。全书五十卷,分为:卷一疆域志,附图一。卷二城池志,附图三。卷三署廨志,附图四。卷四至八山川志,附图十六。卷十
一卷。清高世栻(详见《素问直解》)撰。高氏认为“经论之道,遂失其传,舛谬纷纭”,故为其弟子“讲学论道”,使学者“知医之传有其真”。此书即高氏教授门人之言,由其弟子王嘉嗣等据其讲稿整理而成。全书约四万字
七卷。清夏味堂撰。味堂字淡人,江苏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生卒年不详。此书号称宗毛传,往往有不得毛诗意处。但有些解释颇有所据,可做为一解,供学诗者参考。有嘉庆甲戌(1815)梅花书屋刻本。
二十卷。明黄正宪(见《易象管窥》)撰。该书以为注《春秋》者,以左氏,公羊、穀梁及胡安国最为著名,但都有不足。于是遍采自唐孔颖达以下至明代学者的观点,进行折衷。其中明人之说多取季本的《春秋私考》和王樵的
八卷。清毕沅撰。毕沅(1730-1797),字纕蘅,一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江苏洋镇(今太仓)人。乾隆进士,官至湖广总督。治学范围较广,由经史旁及小学、金石、地理。也能诗文。主要著作有《灵岩山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