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说

易说

①四卷。赵善誉(1143——1189)撰。赵善誉,字静之,又字德广,南宋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宋宗室后裔,为官恩威并重。著《易说》四卷,推画卦命名之意以贯通六爻之旨,对取义相似的各卦,多参互为说以尽其变。亦不失为一家之言。故朱熹等人对此书有较高评价。该书明以后极少流传,故《经义考》误认为已佚。《四库全书》所收系录自《永乐大典》,缺豫、随、无妄、大壮、晋、睽、蹇、解、中孚九卦,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刊《墨海金壶》收,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刊《守山阁丛书》收。② 六卷。清惠士奇(1671-1741)撰。惠士奇字仲儒,一字天牧,号丰农居士,又称红豆先生。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惠周惕之子,惠栋之父。康熙五十九年(1711)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有《礼说》十四卷,《春秋说》十五卷等。此书杂释卦爻,专宗汉学,以象为主。但有意矫正王弼以来空言说经的弊端,所以引证极为广博,但难免有点过于繁杂。如释讼卦,引荀爽说讼之言凶也,则把丹朱之嚣讼解为嚣凶。释“弟子舆尸”,引《左传》“彘子尸之”,将尸解为军中元帅。释“观国之光”,引《聘礼》“请观”和《左传》季札观乐,韩宜子观书来论证“观国”,均失之于拘泥。释“系于苞桑”,将桑解作丧亡之丧,且无所考据。释“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将后一弧字改为壶字,引用《婚礼》“壶尊”、《太玄》“壶妇”作证,都是爱博嗜奇、不能自割的表现。于其编首论乾《象传》“大明终始”,引《庄子·在宥篇》“我为女遂于大明之上矣”,到“彼至阳之原也”,“为女入于窈冥之门矣”,到“彼至阴之原也”,说庄周精于《易》,因此善道阴阳,而先儒说《易》者均未涉及。惠氏博尽群籍,学有根底,精研之处,确也不可磨灭。有璜川吴氏刊本,收入《四库全书》、《皇清经解》。③ 十卷。清朝田嘉谷撰。田嘉谷字树滋,阳城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官任翰林院编修。此书以《本义》为主,而以程《传》辅之。凡是他说羽翼《本义》者则采缉汇编,但田嘉谷所见并不广泛,所引用之语不出永乐《周易大全》一书。其自序称,“学者应举,由是求之,庶乎不迷所往”,因此,本不是发明经义所作。《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④ 一卷。清吴汝惺撰。吴汝惺字匪席,德州人。所论十五事都系阐发宋儒旧说。自序说,“汉儒所传三礼,不可尽信,故不主汉易”。书中对邵子之说提出了质疑,也不尽主先天之图,但是也没有全部废除图学。《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⑤ 十三卷。清郝懿行撰。懿行字兰皋,山东莱阳人,嘉庆进士,官至户部主事。其善于经学,为一代经学大师,其《尔雅》之学冠绝一时,且于《易》、《书》、《诗》、《礼》均有笺说。其《易说》随文诠释,发明无多。序中称:荟萃先儒,博采众家,仿孔氏疏诗之例。书中所用注均低经文一格,用大字书写,间采程朱诸家,以双行细字附于自注下。今存《郝氏遗书》本。⑥ 清周韶音著。二卷。周韶音字谐伯,沭阳人。此书对经文不句读词解,而是采用笔记体例,随意而记,不讲前后次序。所记共一百一十一条,以阐明义理为主。但对程朱之说多有驳议。如程传说“元享”、“大享”意义不同。周氏则认为“元为善长,长即大,大之与元,非有二义。”又书中对《周易折中》大加赞扬,谓其“卓识伟论,超越前古”,可见其见解浅陋。有宣统二年(1910)刻本。⑦ 清吴汝纶著。二卷。吴汝纶字挚甫,桐城人。同治乙丑(1865)进士,官冀州知州。作者自谓此书于古今易说无所不采,无所不归,除惠栋、张惠言诸家外,又自创门径,用文字训诂与象数结合的方法,研求周易之古言古义,多发前人未发之蕴。如拟剥为割、拟复为同、拟无妄为去等,都是相当精彩之论。有自刻本。⑧清萧德骅著。二卷。萧德骅字涤凡。四川富顺人。光绪十七年(1891)举人。此书对经文不章解句释,多取易经中的重要词句,推论每卦大义。目的在于匡正时弊。如释“匪我求童蒙”为“今日学堂之无起色,皆我求童蒙之故”;释“武人为于大君”为“庚子之变,自履于危”等,都是讥切时事之论。又如释“容保民无疆”时,说非变通警察不可,故胪列训警之方;释蛊卦“教思无穷”时条陈办学之法等,都是借经义陈述变法之论。故此书不可与纯经学著作相提并论。书前有上慈禧皇太后及光绪皇帝的奏书,其旨大致与书中之旨相合。有光绪排印本。

猜你喜欢

  • 薛方山纪述

    一卷。明薛应旂(生卒年不详)撰。薛应旂字仲常,号方山,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嘉靖十四年(1535)中进士。历任慈溪县知县、九江府儒学教授,南京吏部考功司主事、考功司郎中、刑部陕西司员外郎、浙江副使等职

  • 书叙指南

    二十卷。宋任广(生卒年不详)撰。任广字德俭,浚仪(今河南开封)人。《文献通考》写作任广浚,可能是把人名与地名混写在一起了。《书叙指南》,初刻于宋靖康年间,之后,版即被毁。有俞氏者,携旧本南渡。其后,辗

  • 朱子大同集

    十三卷。宋陈利用(生卒年均不详)编。明林希元(约1522前后在世)增辑。林希元字懋贞,一作茂贞,号次崖,晋江人。生平详见《易注存疑》(辞目)。此集共十三卷。皆朱子官同安时所作。考《朱子年谱》二十四岁为

  • 九经集解

    一名介庵经说九卷。清雷学淇(生卒年不详)撰。学淇字瞻叔,号竹卿,又号介庵,顺天通州(今河北通县)人,经学家、考证学家。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授山西和顺县知县改贵州永从县知县,不久即以亲老告归。生

  • 诗集传音释

    二十卷。《札记》一卷。元罗复撰。罗复字中行,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卒年不详。该书为朱熹《诗集传》作音释,对《诗经》音韵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卷首附有《诗序》,朱熹《诗辨说》、《诗图》、《诗传纲领

  • 海上青楼奇缘

    见《海上花列传》。

  • 枕中秘

    无卷数。明卫泳(生卒年不详)编。卫永,字永叔,苏州(今地名同)人。其生平事迹不详。卫永与其弟皆有文名,时称“双珠”。王晫《今世说》中称:“吴门之有永叔兄弟,犹建安之有二丁、平原之有二陆,时人号称双珠。

  • 崇祯阁臣行略

    一卷。明陈盟撰。陈盟号鹤滩,富顺(今属四川)人。生卒不详。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至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加礼部尚书。该书专门记载明思宗朱由检崇祯一朝阁臣事迹。共收五十人。书中首列阁臣年表,然后

  • 云庄集

    五卷。宋曾协(?-1173)撰。曾协,字同季,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曾肇之孙,曾纁之子。绍兴中,举进士不第,以世赏得官。初为长兴县丞,迁嵊县丞,继为镇江通判、迁临安通判。乾道九年(1173),权知永

  • 岣嵝韵笺

    五卷。清旷敏本撰。敏本衡阳(今湖南衡阳县)人,以所居近衡山,而衡山古岣嵝山也,故自名岣嵝主。所著尚有《岣嵝杂著》、《岣嵝韵语》等,汇为《岣嵝丛书》。是书首载《论例》、《转例》,次依今韵部目分隶韵字,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