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会义

春秋会义

十二卷。宋杜谔(生卒年不详)撰,清杨昌霖辑。杜谔字献可,江阴(今江苏江阴)人,宋仁宗皇璠中(1049年-1053)进士。杨昌霖字际时,号俭庵,又号简斋,吴县(今江苏吴县)人,清乾隆乙未(1775)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改刑部主事。《春秋会义》一书,《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二十六卷,马端临《文献通考》同。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说,皇璠间进士杜谔集《春秋释例》、《春秋繁露》、《春秋规过》、《左氏膏肓》、《先儒同异篇》、《春秋指掌》、《春秋碎玉》、《春秋折衷论》、《春秋指掌议》、《春秋集传纂例》、《春秋集传辨疑》、《春秋集传微旨》、《春秋摘微》、《春秋通例》、《春秋胡氏论》、《春秋笺义》、《春秋三传总例》、《春秋尊王发微》、《春秋本旨》、《春秋辨要》、《春秋旨要》、《春秋集议》、《春秋索隐》、《春秋新义》、《春秋经社》等三十余家,撰成一书,并断以己意。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也说,乡贡进士江阳杜谔(献可)采集自三传及啖助、赵匡诸儒至孙觉《经社》共三十余家罗列编排,并以自己的意见加以评断。该书已佚。清人杨昌霖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编为十二卷。其中只有僖公、襄公《永乐大典》有缺,其余的都很完备。但该辑本誊录抄脱三十多条未补。实际上《永乐大典》收录了《春秋会义》全书。辑本虽已非杜谔之旧,但可以据此考证《春秋会义》的大体面目。其书大抵采录《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之说以及各家注疏,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体例仿集解。据辑本,该书征引达五十余家,比晁公武、陈振孙所说的三十余家为多,未知何故。该书征引诸家虽然很多,但不免失之芜漫,又往往略于考证,少有论断,使众说纷芸,莫衷于是。至于他本人的观点,也有不少主观臆说,拘于名字人爵日时诸例,持论过于苛刻。但他征引的典籍,今多散佚,赖此书而存其概略。因此该书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中认为该书虽不皆得圣人之旨,但可使后人博观古今异同之说。有清光绪十年(1884)序巴陵方氏广东刊宣统元年(1909)印《碧琳琅馆丛书》本、《芋园丛书》本、《孙氏山渊阁丛刊》(厘为二十六卷)本。

猜你喜欢

  • 怜香伴

    清李渔(详见《闲情偶寄》)撰。此剧中人石坚,字介夫,江都诸生,原籍嘉禾,其母范氏,扬州人,舅无子,以坚入继,从其姓曰范,改名为石,娶妻崔氏,名云笺,才色并绝于扬州。山阴有位孝廉曹友容,带女语花至江都,

  • 两汉诏令

    二十三卷。其中《西汉诏令》十二卷,宋林虑编。《东汉诏令》十一卷,宋楼昉所续编。林虑字德祖,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曾为开封府掾。楼昉字飏叔,鄞县(今属浙江省)人,官至宗正寺主簿。北宋时林虑因西汉文类中记

  • 三场通用引易活法

    九卷。不著撰者姓名。约为南宋人取说易之词,分类编次,以备场屋之用。其内容虽然都是解易之词,但其体例仍为类书。

  • 春秋至朔通考

    二卷。清张冕撰。张冕,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精于天文历法,著有《春秋至朔通考》、《春秋初年岁星行表》、《春秋日食星度表》、《春秋日表》。《春秋至朔通考》一书对春秋时的冬至和朔日详加考证。该书有清嘉庆时

  • 闲家类纂

    二卷。清彭绍谦(生卒年不详)撰。彭绍谦字济光,长州(今云南嵩明县)人。乾隆丁卯年(1747)举人,官至曹州府桃源同知。《闲家类纂》是彭绍谦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编辑治家格言,分为十类。一、敦伦,二、培本

  • 霞绮楼仅存稿

    一卷。清李道漪(生卒年不详)撰。李道漪,字蕙清,浙江嘉兴人。此书与汤淑清著的《晚香楼诗词稿》、濮贤嫏著《意眉阁诗词》合刻名为《李氏诗稿》。书前有其兄李道详写的记。书后有:“女兄李道沅、姨甥濮思弇、思祜

  • 偃曝余谈

    见《偃曝谈余》。

  • 杜文正公年谱

    一卷。清杜翰(?-1866)、杜编。杜翰字继园,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进士,官至工部侍郎。杜道光十五年(1835年)进士。二人俱为谱主杜受田(1787-1852)之子。受田字芝农,山东滨州人,道光

  • 丁氏辽史各外国地理考证

    一卷。清丁谦(1843-1919)撰。谦字益甫,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同治举人。光绪年间选授象山县教谕。精于历代边疆地理及域外地理考证。著有《蓬莱轩舆地学丛书》,是书为丛书内一种。自序称:辽时北边部

  • 墨谱

    三卷。宋李孝美撰。李孝美,字伯扬,自称赵郡(今河北赵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书前有绍圣乙亥(1095)年间马涓及李元膺序言各一篇,叙述为孝美《墨谱》作序的缘由,盛赞孝美好墨为世罕有,不惧千里观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