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卷。南唐徐锴(920-974)撰。徐锴字楚金,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徐铉弟,世称小徐。生于后梁末帝贞明六年,仕于南唐,官至内史舍人。宋兵下江南,卒于围城中,是年为宋太祖开宝七年。精通文字训诂之
十五卷。明马中锡(1446-1512)撰。马中锡,字天禄,号东田,故城(今河北故城县)人。生平详见《东田漫稿》(辞目)。此集为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中锡乡人贾棠所刊刻,凡收入文五卷,诗十卷。文中有
一卷。明虞淳熙(约1598年前后在世)撰。虞淳熙,字长孺、钱塘(今杭州市)人。生卒年均不详。官至吏部稽勋司郎中。著有《孝经集灵》一卷。《孝经集灵》一书专门辑录孝道灵异之事(如赤虹化玉之类)。所以书名叫
四十三卷。清倪国琏(约1745年前后在世)撰。倪国琏字穗畴,一字子珍,浙江钱塘人,生卒年均不详。雍正八年(1730)进士,入翰林,官至给事中。国琏能弹琴、工画山水,工诗。是集凡《竹立园集》一卷、《南隐
四卷。元王鹗(1190-1273)撰。鹗字伯翼,曹州东明(今属山东)人。金正大进士,累官尚书省左右司郎中。金已降元,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制诏典章,皆所裁定。是书为蔡州(今河南汝南)被围时所作,故名。所记
一卷。清马国翰(1794-1857)编辑。马国翰字词溪,号竹吾,山东历城(今济南市)人。官至陕州知府。辑有《玉函山房辑佚书》。《孝经雌雄图》一卷《隋志》有记载,书已亡佚。庞元英《文昌杂录》载:周显德六
三卷。清吴伟业撰。吴伟业,见《绥寇纪略》条。其书于康熙十三年初刻成书(时称邹氏本,即为明逸民邹式金刊刻)时,仅存十二卷。嘉庆九年(1804年),张海鹏从萧子山处,获得吴伟业所遗手稿三卷,大喜过望,认为
二十卷。宋赵鼎臣(约1101年前后在世)撰。赵鼎臣,字承之,自号苇溪翁,卫城(今四川盐源县)人。生卒年不详。元祐间进士。绍圣中,登宏词科。宣和中,以右文殿修撰知邓州。召为太府卿。鼎臣工诗,才气飘逸。曾
不分卷。清缪阗撰。阗字又谦,号可斋,安徽芜湖人。缪氏自序云:律体声用,乐循体以达用且协乎时序,故“按之琴筝而旋宫之理备,谱之箫笛而支度之数符,属之于月令而音调之循环亦莫不谐且顺,于是一一图之。”篇中又
十卷,民国王昌蔚修,张政纂。王昌蔚,曾任剑阁县长。张政,字梓忠,江油人,举人。为李榕先生再传弟子,民国初尝摄州篆。民国十六年(1927)重开旧局,县府聘其主其事,因成兹编。《续修剑阁县志》民国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