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左传诂

春秋左传诂

二十卷。清洪亮吉(1746-1809)撰。亮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清代著名学者,先世居歙县(今属安徽省),后落籍阳湖(今江苏常州)。乾降庚戌(1790)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编修。后因言事谪戌伊犁,不久赦归,改号更生居士。博览群书,精研经史、音韵、训诂及舆地学,诗文也称名家。经学与孙星衍齐名,诗与黄景仁并称。著作除《春秋左传诂》以外,还有《公羊穀梁古义》、《六书转注录》、《三国疆域志》、《东晋疆域志》、《十六国疆域志》、《西夏国志》等。诗文有《卷施阁诗文甲乙集》、《更生斋诗文甲乙集》,后人合其他遗著辑为《洪北汇全集》。洪亮吉认为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往往望文生义,不遵古训,于是搜采汉代学者贾逵、服虔等人旧注以及魏、晋、唐、宋说经诸书,也对后代学者之说时有采用,成《春秋左传诂》二十卷。分《春秋》经为四卷,《左传》为十六卷。训诂则以贾逵,许慎、郑玄、服虔为主,地理则以班固、应劭、京相旸、司马彪等为主,而对晋以前的舆地图经酌取。凡是用贾逵、服虔旧注的,注明“杜取此”,用汉魏诸儒旧注的,注明“杜本此”,用京相旸、司马彪诸人之说,注明“杜同此”,以示区别。对旧注中的古音、古字、俗字,依汉唐石经残本、《经典释文》及先儒之说信而可征者进行校正,疑者阙之。目的是为了保存《春秋》古学。洪亮吉曾说自孙炎反切之说出而汉魏之音亡,自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出而汉儒训诂失。此书主要在于明训诂、释地理,以纠正魏晋以后对《左传》的虚造附会之说,特别是对杜注孔疏批评较多。该书一反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的体制,依《汉书·艺文志》的著录,将经、传离析独立,分为经四卷、传十六卷。该书对研究《左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书有道光八年(1828)刊本、光绪四年(1878)授经堂重刊本、《皇清经解续编》本、《万有文库》本、《国学基本丛书》本、《四部备要》本。1987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校点整理本。

猜你喜欢

  • 西台集

    二十卷。宋毕仲游(生卒年不详)撰。毕仲游,字公叔,郑州(今河南郑县)人。宰相毕士安之曾孙,与兄毕仲衍同举进士,调柘城主簿。元祐初,召试学士院,除集贤校理,累迁吏部郎中。后入元祐党籍,终于西京留司御史台

  • 绛守居园池记注

    一卷。唐樊宗师(?-823或824)撰。樊宗师,字绍述。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始为国子主簿。元和三年(808)举军谋宏远科,授著作佐郎。后历任金部郎中、绵州刺史、左司郎中。又出为绛州刺史,有政绩,迁为

  • 阳明要书

    八卷。附录五卷。明王守仁(1472-1528)撰。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余姚(今浙江余姚县)人。生平详见《阳明全集》(辞目)。是编为明崇祯八年(1635)叶绍容所编选,凡八卷。系按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 心书

    一卷。旧本题汉诸葛亮撰。然考宋以前诸家书目均不见著录,明焦竑《国史经籍志》卷四兵家类著录“孔明《心书》一卷。”其书晚出之证明矣。或云陶宗仪《说郛》作《新书》,至明弘治间关西刘让锓之于木,始改名曰《心书

  • 春秋公羊传注疏校勘记

    十一卷。清阮元(详见《春秋左氏传注疏校勘记》)撰。阮元在组织学者校刻《十三经注疏》的同时,又撰各经校勘记,附刻于每卷之后。《春秋公羊传注疏注勘记》前有阮元序,序后罗列引用书目,有唐石经《春秋》经,陆德

  • 太极集注

    一卷。清孙子昶(生卒年不详)撰。子昶号主一,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康熙十八年进士,官垣曲县知县。该书取朱熹之解,分配周敦颐之图,列为十章。分裂太极图原图,各系于下。又分解周敦颐原说,亦分为十章,加

  • 肇论疏

    三卷。陈释慧远撰。慧远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义记》辞条。《肇论疏》故名思义,是解释僧肇所撰《肇论》一书的。旧有人称《肇论疏》为《肇论义记》。此疏在发挥肇师思想方面虽有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不少缺欠。一

  • 鹤岭山人诗集

    十六卷。清王泽宏(16261708)撰。王泽宏,字涓来,号吴庐,黄冈(今属湖北)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著有《鹤岭山人诗集》。是集为泽宏之子王材振编辑。凡十六卷。其中,前三卷为旧

  • 北山集

    三十卷。宋郑刚中(1088-1154)撰。郑刚中,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县)人。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颇有政绩,威震境内。初曾为秦桧所荐,后秦桧对其在蜀专擅不满,罢谪桂阳军居住,再谪

  • 金石表

    一卷。清曹溶撰。曹溶(1613-1685),字洁躬,号秋岳,秀水(今属浙江省)人。明崇祯十年(1637)进士,官监察御史。清代官至户部侍郎,出为广东布政使,后左迁山西阳和道。著有《崇祯五十宰相传》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