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左氏传章句

春秋左氏传章句

一卷。魏董遇撰,清马国翰辑。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建安初举孝廉,稍迁黄门侍郎。黄初中出为郡守。魏明帝时入为侍中、大司农,数年后病卒。见《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又据《魏略》说,遇初善治《老子》,为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由是传者颇少。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说,魏大司农董遇注解《左氏传》,又说“董遇章句三十卷”。《隋书·经籍志》也著录《春秋左氏传》三十卷,两《唐志》同,是其书在隋唐之世尚传于世。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从隋唐间诸家所引辑得十条,合为一卷,虽难窥董遇章句之全貌,但也很珍贵。魏晋以来,学者治《左传》者多朋于贾(逵)、服(虔)而非杜氏(预),从董遇《春秋左氏传章句》仅存的几条佚文看,也表现了这一倾向。

一卷。汉刘歆(?一23)撰,清马国翰(详见《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刘歆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刘向子,西汉著名学者。汉成帝河平中,与父向总校群书。刘向死,歆为中垒校尉,继承父业,整理六艺群书,编成《七略》,对经籍目录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刘歆还建议设《周礼》、《左传》、《毛诗》、《古文尚书》等古文经博士,受到今文经学家们的激烈反对。王莽建立新政权,歆任国师,后因参与谋杀王莽,事败自杀。刘歆博学多闻,好古敏求,在今文经学一统天下的时代,他力倡古学,从此开始了经学史的今古文学之争。据《汉书》本传记载:“及歆校秘书,见古文《春秋左氏传》,歆大好之。时丞相史尹咸以能治《左氏》,与歆共校经传。歆略从咸及丞相翟方进受,质问大义。初,《左氏传》多古字古言,学者传训诂而已。及歆治《左氏》,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在刘歆之前,《左传》在经师儒生眼中没有地位;从刘歆开始,《左传》才受到学者的重视。《春秋左氏传章句》不见于隋志著录,但《经典释文》、《五经正义》、《路史》中有所引用,其依据不得而知。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得二十条佚文。当时刘歆与博士们关于《左传》的争论焦点,是《左传》究竟是否“传《春秋》”的问题。《汉书》本传说他“引传文以解经”,坚信《左传》与《公羊》、《穀梁》二传具有同等的地位。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说“刘子骏创通大义”,即阐述经传的褒贬义例。可知他虽然提倡古学,但仍然一本今文家深求大义的学风。事实上,《春秋》三传解经方法各有侧重,《公羊》、《穀梁》二传重义例,而《左传》明史事,如果以《公羊》、《穀梁》二传的思维定势来解释《左传》,往往扞格不通,所以刘歆受到人们的批评。而《左传》的成书问题长期没有定论,加之刘歆与《左传》的密切关系,又使他成为后人怀疑的对象。自宋代林栗疑《左传》的“君子曰”为刘歆之辞,到清代今文学者刘逢禄、康有为指刘歆为《左传》的伪作者,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清末学者章炳麟、刘师培从古文学家角度出发,否定了刘歆作伪说。现代学者钱穆撰《刘向歆父子年表》,以坚实的证据肯定了《左传》不是刘歆的伪作,从而基本上解决了这一历史公案。

猜你喜欢

  • 味经斋遗书十五种

    四十一卷。清庄存与(1719-1788)撰。庄存与字方耕,号养恬,武进(今属江苏)人。乾隆十五年(1745年)成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四迁内阁学士,官至礼部左侍郎。为官清廉。乾隆二十一年(17

  • 天镇县志

    ①八卷。清胡元郎纂修。胡元郎字丘溪,安徽桐城县人,雍正六年(1728)拔贡,十年(1732)任天镇知县。按天镇旧志,为雍正七年(1729)邑令陈际云创修,书成未梓,仅有抄本二帙。乾隆四年(1739),

  • 六合纪事

    四卷。清国长森撰。国长森,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未详。六合居金陵之北,乃江北一巨镇。该书记载太平天国的情况,共四卷:卷一《防剿始末》、卷二《失守情节》、卷三《殉难纪略》、卷四《见闻杂志》。是研究太平天国历

  • 双桥随笔

    十二卷。清周召(生卒年不详)撰。召字公右,号拙庵,衢州(今浙江省衢县)人。康熙初,官陕西凤县知县。是书为其在耿精忠叛乱期间避兵山中所作。双桥,乃其山中所居之地名。该书卷端标名《受书堂集》,而《双桥随笔

  • 越谚

    三卷。附《越谚剩语》二卷,清范寅撰。寅字啸风,别号扁舟子,浙江会稽(今绍兴市)人。卷首为光绪四年(1878年)范氏自序,次为凡例总目。卷分上中下。上卷为语言,内分述古、警世、引用、格致、借喻、古验、谣

  • 无类生诗选

    一卷。明郎兆玉撰。兆玉,明代末年人,生卒年均不详。字完白,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万历年间进士,官至淮安府同知。该编古今体诗均备,前后无序跋,原书没有注作者姓名,考证《仁和县志》及《钱塘县志》始知其作者

  • 东西两晋志传

    十二卷。不题撰人。据序,知编撰者实即序作者杨尔曾,此说亦有存疑。杨尔曾,字圣鲁,号雉衡山人,又号夷白主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代小说家,生卒年及事迹不详。作品有《东西两晋志传》、《东西两晋演义》、

  • 双和欢

    见《金云翘传》。

  • 看花杂咏

    一卷。清归庄(1613-1673)撰。归庄一名祚明,字尔礼,又字玄恭,号恒轩,昆山(今属江苏)人。归有光曾孙。明末复社成员。因参加昆山抗清斗争,失败后一度改僧装逃命。善书画,工诗文。他常变更其名号,或

  • 尚书解诂

    五十八卷。近代柳荣宗(详见《说文引经考异》)撰。此书原稿不分卷。若以《尚书》的篇目次序来考订的话,知其为五十八卷。此书之解诂颇为精审,引证也详明、确当,可补前人之不足。如释《尧典》中“曰若稽古帝尧,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