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师说

春秋师说

三卷。元赵汸(详见《周易文诠》)编。此书是由赵汸记录整理的黄泽论《春秋》之语录。赵汸曾师从黄泽,其初一再登门,得六经疑义十余条以归。后复往留住二年,得黄泽口授六十四卦大义与学《春秋》之要。此书行文称“泽谓”,概是黄泽之作,故题曰“师说”。元代《春秋》学,以黄泽和赵汸最有成就。据赵汸《黄楚望先生行状》载黄泽说《春秋》之书,有《元年春王正月辨》、《笔削本旨》、《诸侯取女立子通考》、《鲁隐不书即位义》、《殷周诸侯禘祫考》、《周庙太庙单祭合食说》、《作丘甲辨》、《春秋指要》。赵汸本黄泽之意,以类分为十一篇,其门人金居敬又集黄泽《思古十吟》与吴澄之序及赵汸《黄楚望先生行状》附录于后。据赵汸所云,黄泽论《春秋》学以《左传》和杜预《集解》为主。黄泽《春秋》学之著作已不可考,其说则赖此书以行。其论《春秋》述作本旨云:“《春秋》如正例变例之实,此是泽破近代诸儒《春秋》不用例之说。三传皆用例,虽未必尽合圣人,然不中不远。”其论鲁史策书遗法云:“鲁史《春秋》有例,夫子《春秋》无例,非无例也,以义为例,隐而不彰也。……《春秋》凡例本周公之遗法……说《春秋》必须兼考史家记载之法,不可专据经文也。”其论三传得失云:“孔子作《春秋》以授史官及高第,在史官者则丘明作《传》:在高第者则一再传而为公羊高、穀梁赤。在史官者则得实之情实而义理间有讹;在高第者则不见事实而往往以意臆度,若其义理则间有可观,而事则多讹矣。酌而论之,则事实而理讹,后人犹有所依据以求经旨,是经本无所损也;事讹而义理间有可观,则虽说得大公至正,于经实少所益,是经虽存而实亡也,况未必大公正正乎。使非《左氏》事实尚存,则《春秋》不可晓关。”其论《左传》之文体云:“《左氏》乃是春秋时文字(指文体),或以为成国时文字者(按,朱熹有此说),非也。今考其文自成一家,真春秋时文字。战国文字粗豪,贾谊、司马迁尚有余习,而《公羊》、《穀梁》则正是战国文字耳。《左氏》固是后出,然文字丰润,颇带华艳,汉初亦所不尚。至刘歆始好之,其列于学官最后,太抵其文字近《礼记》而最繁富者。”现存元至正二十四年休宁商山义塾刻、明弘治六年高忠重修本、元刻本、明初刻本、明正德汪克锡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

猜你喜欢

  • 断肠集

    二卷。宋朱淑贞(约1131年前后在世)撰,朱淑真自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海宁(今浙江)人。生卒年不详。生于仕宦之家,嫁为市井民妻,抑郁不得志。工诗词,善画,通音律。其诗词多惆怅幽怨之情

  • 通玄真经

    见《文子》。

  • 尚书传授同异考

    一卷。清邵懿辰(1810——1816年)撰。邵懿辰字位西,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官刑部员外郎。邵懿辰是清代经学家和目录学家,主要著作有《礼经通论》、《尚书传授同异考》等;另编有《四库简明目录标注》。

  • 情史

    二十四卷。全称《情史类略》,又名《情天宝鉴》,题“江南詹詹外史评辑”,实为冯梦龙(见《春秋衡库》)编撰。明代笔记小说集。《情史》顾名思义,是写人情的书,上起夏商周,下至明代,汇集了几千年奴隶社会、封建

  • 保婴大全

    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复社纪事

    一卷。清吴伟业(1609-1672)撰。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吴伟业少时“笃好《史》、《汉》,为文不趋俗”,受张溥赏识,收为学生。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授

  • 诗笺别疑

    一卷。姜宸英(1628-1699)撰。宸英字西溟,号湛园,浙江慈溪人。清代文学家,明末诸生。少工举子业,兼善诗古文辞。屡踬于有司,而名达禁中。叶方蔼总裁《明史》,荐充纂修官。康熙三十六年(1697)进

  • 满汉合壁醒世要言

    四卷。清代孟保撰。此书是在考订清完颜和素的《满州醒世要言》基础上,增加了“吕氏好人歌”、“宗约歌”及跋语三篇,并标注了汉文与满文对照,改为四卷而成。此书前三卷,依照和素原书,去旧更新,加上汉语,并标明

  • 周易周氏义疏

    一卷。辑佚书,陈周弘正撰。清黄奭辑,载于《汉学堂丛书》中。周弘正字思行,汝南(今河南汝南县)人,官至尚书右仆射,谥简子。其事见于《陈书》本传。周氏义疏即其《易》注也。《陈书》本传称,周氏《周易讲疏》十

  • 春秋徐氏音

    一卷。晋徐邈撰,清马国翰辑。据《晋书·徐邈传》,徐邈著有《春秋音》,今佚。马国翰从《经典释文》并参考《集韵》,辑录佚文一卷,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中。该辑本对研究古音韵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