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提纲

春秋提纲

十卷。旧题铁山先生陈则通撰。陈则通生平不详。此书分四门综论《春秋》大旨,所侵伐、朝聘、盟会、杂例。每门中又依类划分其事,称为“例。”如侵伐门下有王臣会伐、齐晋楚伐郑、晋楚争陈等十五例,每例之后则为论,主要为史论。虽名为例,但大抵皆参校其事之始终,而考究其成败得失之由,与诸家之例迥异,纯为史论之体。此书对胡氏之说有取有舍,如《杂例门》坚守胡安国“夏时”之说,其《元年春王正月》条云:“夏正乃万古不易之时,商周改之而不可改,秦人去之而不可去,左氏、杜预诸儒欲不用而终不能不用。夫子正恐后世疑周家之正月在冬之十一月,故曰‘春王正月’,则春乃王之正月也。”而《灾异门》则驳汉儒事应之谬云:“呜呼,自汉儒以《春秋》附《洪范》,而后世之言天也诬矣。一灾则一事之应,一异则一征之名,其言天人相与若甚密而不谬者,何休之解《春秋》又祖其说而被蔓之。呜呼天乎!若二三子之所见则小矣。”而胡氏之解经则正袭汉儒事应之说。现存元胡光世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

不分卷。清刘景伯(1795-?)撰。景伯字石溪,内江(今四川内江)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大挑,官新都学使。潜心经学,尤深于《春秋》,著有《枕经堂文集》四卷,《春秋提纲》是集中的一种。该书分为二十三篇,依次为原作、明道、乱本、内乱、外乱、息邪、定乱、鲁春秋、笔削、微辞、属辞比事、五体、王正、年月、通丧、兴灭继绝、朝聘、旅见、三传、辟伪、读法。大旨在于通论《春秋》全经纲领。详其所论,多依据《左传》,立意则宗孟子,对《公羊》、《穀梁》二传日月褒贬之说以及宋元以来废传言经空疏之弊有所批驳。但该书也有穿凿之处。有咸丰三年刊《枕经堂文集》本。

猜你喜欢

  • 钓鱼船

    二卷。清张大复(约1653年前后在世)撰。张大复,字星期,一字心其,号寒山子,江苏苏州人。生卒年均不详。大复居寒山寺,不事生产,而颇知音律、释典,喜好填词。其所作传奇有三十五种之多。其中较著名的有:《

  • 法言集注

    十卷。宋司马光(公元1019-1086)撰。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山西夏县)人,宝元元年进士,历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神宗时,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熙宁间王安石推行新法,他竭力反对,出外。退居洛阳

  • 字諟

    一卷。无撰人名氏,清任大椿辑本。此书《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未著录,不知何时人所撰,卷数有几。惟唐初著述尚有引用之者,此编系任氏据《广韵》所引辑出,凡四则。此编辑入《

  • 师友谈记

    也称《济南先生师友谈记》,一卷。北宋李廌撰。李廌生平事迹详见《德隅斋画品》。平生与苏轼、范祖禹、黄庭坚、秦观、晁说之、张耒等人交往甚密,因将其所谈随笔记录,以成此书,故曰《师友谈记》。所记师友皆为当时

  • 东山草堂迩言

    六卷。清邱嘉穗(生卒年不详)撰。邱嘉穗,字实亭,上杭(今福建省上杭县)人。康熙举人,官归善知县。著有《考定石经大学经传解》、《陶诗笺》、《东山草堂文集》等。《东山草堂迩言》是邱嘉穗的一部杂说之作。此书

  • 安静子集

    十三卷。清安致远(1628-1701)撰。安致远,一名如磐,字拙石、静子,号缄庵。寿光(今属山东)人。康熙十一年(1672)贡生,此后十五年屡试不第,偃蹇失意而终。曾与李澄中、李焕章齐名,颇得周亮工赏

  • 天佣子集

    十卷。明艾南英(?-1647)撰。艾南英,字千子,号天庸子,江西东乡人,官至兵部主事,改御史。七岁作《竹林七贤论》,学识渊博,莫不周悉。与同郡章世纯、罗万藻、陈际泰收兴文化为己任,被世人称谓“章罗陈艾

  • 偶然云集

    十卷。清汤之锜(1621-1682)撰。汤之锜,字世调,宜兴(今江苏宜兴)人。入清屏居田野,仿高攀龙复七规,春秋两会,四方学者翕然宗之。延陵书院、东林书院聘为主讲,皆不就。人称“默高先生”。著有《偶然

  • 唐书直笔

    四卷,宋吕夏卿(1018?-1070)撰。吕夏卿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字缙叔,庆历间举进士,长于史学,尤熟悉唐代史事。皇祐元年(1049年),调充编修官,预修《新唐书》,他博采传记杂说数百家,折衷

  • 中江县志

    八卷首一卷,清杨霈修,李福源、范泰衡纂。杨霈,铁岭人,进士,曾任中江县知县。李福源,邑人,进士。范泰衡,隆昌人,举人。中江县志,始修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县令李维翰,再修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