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清杨传弟(生卒年未详)撰。杨传弟有《汀鹭文抄》。此书收词仅十三阕。慢词居多,而含蓄幽远,缠绵悱恻。谭献评之曰:“宛邻词派,不绝如线。盖以其寄托遥深。”有《云自在盦丛书》本。
①五卷。明周世选、夏维藩纂修。李元忠增修,沈元昌等增纂。吴能进,四川内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任故城知县。周世选,字文贤,号卫阳,邑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官至工部右侍郎。夏维藩,字汝
一卷。明唐枢(详见《宋学商求》条)撰。一名《六咨言集》、《六咨言》。唐枢曾聚众讲学,所至即为咨言,书名由此而得。共分五部分,一作于金波园,一作于木钟台,一作于飞英寺,一作于天心书院。主要内容为衍述良知
六十卷。明钱士升撰。钱士升事迹详见《周易揆》。是书是因《宋史》繁冗,故为删削,所刊削者为一些奏疏,以及所历任官职,其它史事无甚增删。但在删削中,有其不妥之处。如《宋史》有奸臣、叛臣传,意在告诫后人,但
一卷。清王泽厚撰。王泽厚生卒、事迹不详。是书首有序,又有凡例,认为“学有精粗,义有深浅,兹特浅而言之,欲人易晓”,语言通俗,意义浅显是其特点。该书所解“有与旧注同者,有与旧注异者,亦间有旧注所未及者而
四卷。宋育仁撰。宋育仁(1857-1981)字芸子,一字芸岩,四川富顺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889年升任翰林院检讨。曾出使英、法、意、比四国会使馆参赞,归国后回翰林院。民
一卷。旧本题唐瑶华帝君韩若云撰(不确)。据此书自序称祖父韩仲卿,父为韩会,叔父韩愈,作者似为世传韩湘子。然而韩湘字北诸,不知为何又称韩若云。传中自称遇吕洞宾传授而得道,但吕洞宾为吕渭之孙,当在韩湘以后
一卷。明袁仁(详见《尚书砭蔡编》)撰。袁仁认为,胡安国由于激愤王安石之废《春秋》于学官,于是承皇帝之命而作传,其目的在匡时,故多借题发挥。虽然胡氏用意是好的,但却不合于经义。袁氏此书即专门驳正胡氏之失
一卷。意大利艾儒略(?-1649)撰。艾儒略字思及,耶稣会士,1610年抵澳门,在该地教数学,数年后到北京、上海,扬州等地传教,1625年艾儒略应邀赴福州传教,1638年因另一修道会一些成员的轻率行为
六卷。明曹乾学(约1585年前后在世)撰。曹乾学,字叔骥,江苏太仓人。生卒年不详。乾学与王世贞为姻亲。又与赵宦光辈友善。此集中多游览酬赠之作。四库编者曰:“其诗不尽落娄东窠臼。然边幅窘束,则才地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