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本义

春秋本义

① 三十卷。程端学(1280-1336)撰。程端学字时叔,号积斋,庆元(今属浙江)人,元代著名经学家。元英宗至治进士,官国子助教。动有师法,刚严方正,学者惮之,迁太常博士,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以通《春秋》著称。其平生著述,除此书外,还有《春秋或问》、《春秋三传辩疑》、《积斋集》等书。此书作于其任国子助教期间,采录自三传以下共一百七十六家《春秋》学著作或论述,引征十分宏富。其大旨主《穀梁》“常事不书”和孙复“有贬无褒之义,故其征引,大抵皆孙复以后之说。其《自序》云:“孔子何为修《春秋》?明礼义,正名分、辩王伯、定中外,防微慎始、断疑诛意。其书皆天下国家之事,其要使人克己复礼而已。”“故《春秋》不书常事,属辞比事,使人自见其义而已。……若邵子谓录实事而善恶形于其中,朱子谓直书其事而善恶自见者,盖有以识夫笔削之意。若董子谓‘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者,又此经之大旨也。三传之作固不可谓无补于经也,然而攻其细而捐其大,泥一字而遗一事之义,以日月爵氏名字为褒贬,以抑扬予夺诛赏为大用,执彼以例此,持此以方彼,少不合则辗转生意、穿凿附会。何、范、杜氏又从而附益之,圣人经世之志泯矣。后此诸儒虽多训释,大凡不出三家之绪,积习生常,同然一辞,使圣人明白正大之经反若晦昧谲怪之说,可叹也!幸而啖叔佐、赵伯循、陆伯冲、孙大山、刘原父、叶石林、陈岳氏者出,而有以辩三传之非。至其所自为说,又不免褒贬凡例之敝。复得吕居仁、郑夹漈、吕朴乡、李秀岩、戴岷隐、赵木讷、黄东发、赵浚南诸儒,杰然欲扫陋习,而未暇致详也。端学之愚,病此久矣。窃尝采诸传之合于经者曰‘本义’,而闻附己意于其末,复作‘辩疑’以订三传之疑似,作‘或问’以校诸儒之异同,廿年始就。”程氏之说经,事事以求其所以贬,固多臆说妄断。如“纪履谕来逆女”、“伯姬归于齐”,此直书其事,《公》、《穀》亦不言有何褒贬。而程氏则认为履谕为命卿,此为“非命卿”。凡《左传》与经不合,程氏即疑之云“未知信否”?然此书所采引一百七十六家,其中百分之八十已佚,皆赖此书而可略见梗概,亦其一功。此书卷首有《春秋纲领》、《春秋通论》、《春秋本义问答》三篇。《纲领》引诸儒之说《春秋》精要之语而录之;《通论》言《春秋》之大义及此书之宗旨;《问答》则以对话形式阐述“《春秋》本义”。现存元至正渐东官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② 十卷。清顾朱撰。顾朱,御儿(在今浙江桐乡)人。该书研究《春秋》,不主一家之说,综合三传及先儒之言,并断以己意,力图阐发孔子修《春秋》的“本义”。书中注重对《春秋》经文的“微言大义”的阐发。有清康熙庚寅(1710年)刊本。③ 十二卷。清吕公滋撰。公滋,新安(今河南新安)人。该书是作者研究《春秋》之作。他鉴于前人治《春秋》往往轻经重传、弃经从传,渐乖《春秋》的本义,于是撰成该书。大体上以经为主,综合三传及诸儒之说,加以折衷。该书有清乾隆辛亥(1791)冬望柏堂刊本。④ 十二卷。清吴楫撰。吴楫字川南,江浦(今江苏江浦)人。著有《秋艇集》、《桐窗读书记》、《古文发源》、《谈艺录》、《毛诗砭愚》、《秋艇杂俎》等。该书以经证经,认为左丘明受经于孔子,《春秋》是圣人的微言,《左传》则阐发圣人的微言。因此,该书利用《左传》以阐发《春秋》的本义,对杜预《春秋经传集解》有所匡正。该书长于议论,推尊《左传》,立论比较平允。有民国四年(1915)印《金陵丛书》乙集本。

猜你喜欢

  • 感应类丛志

    一卷。旧本题晋张华(232~300)撰。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涿州)人,曾著有《博物志》,已著录。《感应类从志》虽题名张华所撰,然自隋朝以来诸书经籍,艺文志不见著录。且书中语言也多俚陋,记载了许多

  • 栾城先生遗言

    见《栾城遗言》。

  • 高丽史

    一三九卷。朝鲜李朝郑麟趾撰。据《明实录》载,明景泰二年(1451)高丽使臣郑麟趾尝表进是书。凡世家四十六卷,志三十九卷,表二卷,列传五十卷,目录二卷。记载朝鲜高丽王氏王朝的历史。高丽王氏王朝大体与我国

  • 敷文郑氏书说

    ①见《郑敷文书说》。② 一卷。宋郑朴撰。郑朴之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可考。郑朴所撰之《敷文郑氏书说》一卷,以札记体的形式,又以《尚书》事实,或提出疑问,或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于各条分别立论,共有二十余事。

  • 留春草堂诗钞

    七卷。清伊秉绶(1754-1815)撰。伊秉绶,字组似,号墨卿、墨庵,福建宁化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授刑部主事,擢员外郎。嘉庆三年(1798)为广东惠州知府,后任扬州知府。工书,尤擅隶书,

  • 礼部则例

    二百零二卷。清文孚等奉敕修。文孚,姓博尔济吉特氏,字秋潭,官内阁中书,道光间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有《秋潭相国诗存》。是书卷一至卷一〇二卷为授受大典、朝贺通例、三大节朝贺、登极朝贺、盛京朝贺、进宝录圣训玉

  • 平远山房法帖

    六卷。清李廷敬辑。此帖主要收宋、元、明人墨迹。宋苏、黄、米、蔡之书皆有,惟黄山谷《为巽上人作小疏》十余行为真迹。蔡襄第二札临仿尚有规模,其余则无一真迹。赵孟頫书只有《天冠山玄州十咏》稍近似,其它亦无一

  • 明诗别裁集

    十二卷。清沈德潜、周准合编。沈德潜(生平详见《古诗源》条)曾编选《唐诗别裁集》。旨在上续唐人。沈德潜认为《明诗选》、《明诗综》、《列朝诗集》三书各有偏颇,于是合诸选本及“前贤名稿,别而裁之”,删其浮艳

  • 广学类编

    十二卷。英国唐兰孟(生卒年不详)编辑,英国李提摩太(详见《西铎》)、吴江任廷旭同译。《广学类编》是一部包罗万象的杂识类书籍,全书共分十二卷,卷一史事,卷二地理,卷三文学,卷四格致,卷五算学,卷六商务,

  • 易数钩隐图

    三卷,附遗论九事一卷。刘牧(1011~1064)撰。刘牧,字先之,号长民,世称长民先生。北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官至太常博士。其学源于陈抟、种放,受《易》于范谔昌,与邵雍先天之学异派同源。为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