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穀梁传注疏

春秋穀梁传注疏

二十卷。杨士勋(生卒不详)撰。杨士勋为唐初人,是唐著名经学家,曾参加过《春秋左传注疏》一书的撰写。据孔颖达《春秋正义序》称,杨士勋乃故四门博士。杨氏之疏《穀梁传注》能够分肌擘理,融会贯通。如隐元年《经》:“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范宁注云:“段有徒众,攻之为害必深,故谨而月之。”意不甚明。杨氏疏云:“案下四年九月,卫人杀祝吁于濮”。传曰:“其月,谨之也。’范云:‘讨贼例时也。卫人不能即讨祝吁,致令出入自恣,故谨其时月所在,以著臣子之缓慢也。’此云‘为害必深,故谨而月之’,彼祝吁以二月弑君,卫人以九月始讨,传云‘其月,谨之也’,明知谨臣子之缓慢。此无历时之事,传云‘段之有徒众也’,故知为害必深,故谨而月尔。庄九年齐人杀无知,不书月者,无知虽复历年,时月尚浅,又无重害,故直书时也。宣十一年楚人杀陈夏征舒,书月者,为陈不能讨而外藉楚力,故祸害深也。”又如隐公二年《经》:“夏,五月,莒人入向。”范氏注云:“入例时,恶甚者日,次恶则月。”《穀梁》未有此说,若只看范注,则不知其所据。杨氏疏则解释说:“入例时者,以侵伐既时,则入亦时也。故五年秋卫师入郕,十年秋宋人卫人入郑皆不月是也。恶甚则日者,八年庚寅我入邴,传曰:‘日入,恶入者也。’十年冬十月壬午齐人郑人入郕,传曰:‘日入,恶入者也,’经书日,传特发云恶入也,则书日是大恶之例。书日既为大恶,则书月者次恶,书时有小恶。知书时亦恶者,传云:‘入者,内弗受也。’则称入者亦是恶也。内不受此已发例,下入极复言之者,向者,他入我;极者,我入他。恐内外不同,故两发以同之。或以为书时者无恶,但事自恶耳。”杨氏之疏虽以范宁为宗,然亦稍而从违。如僖公四年《经》:“夏,许男新臣卒。”范氏注云:“十四各蔡侯卒,传曰:‘诸侯时卒,恶之也。’宣九年辛酉晋侯黑臀卒于扈,传曰:‘其地,于外也;其日,未逾竟也。’然则新臣卒于楚,故不曰耳,非恶也。”杨氏疏详引《穀梁传》文及范氏之注以证范氏自相矛盾,末云:“范氏之注,上下多违纵,使两解仍有僻谬。”杨氏之疏,能会通三传及其注文,但于何休之《公羊传解诂》,则多所驳正。后儒之论三传注疏,最重杜注孔疏,次为范注杨疏,最轻何注徐疏。清阮元《春秋穀梁传注疏校勘记序》云:“唐杨士勋疏分肌擘理,为《穀梁》学者未有能过之也。但晋豕鲁鱼,纷纶错出,学者患焉。”较为客观。现存有宋刻监本、宋十行本、宋绍熙余仁仲万卷堂本、元刻明补监本、隆庆刻本、嘉靖李元阳《十三经注疏》本、崇祯八年毛氏汲古阁《十三经注疏》本、清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本、《四部备要》本等。

猜你喜欢

  • 升庵经说

    十四卷。杨慎(1488-1559)撰。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先祖居庐陵(今江西吉安),后居新都(今属四川),太子太师杨廷和之子,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后历经筵讲官、

  • 孔北海集

    一卷。汉孔融(153-208)撰。孔融字文举,鲁国(今山东西南)人。孔丘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一。少慧,性孝友,好学博览。年十岁,见李膺,膺与宾客均奇之。独太中大夫陈韪讥他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他

  • 中麓画品

    一卷。明李开先(1502-1568)撰。李开先字伯华,号中麓。山东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至太常侍少卿。曾上疏指责朝政,罢官家居近三十年。李开先与当时的王慎中、唐顺之、陈东、

  • 丧服经传马氏注

    一卷。东汉马融(79-166)撰,清马国翰辑。马融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曾任校书郎、议郎、南郡太守。博学宏通,生徒常有千余人,郑玄、卢植都出其门。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

  • 畦乐诗集

    一卷。明梁兰撰。梁兰,字庭秀,又字不移,江西泰和人,生卒年不详。梁兰是右赞善梁潜之父。田居不仕,布衣终身,常与故人寻山水之乐,饮酒赋诗,并于邑西柳溪上辟畦蔬,杂植花竹,筑室其中,逍遥自得,梁兰以畦乐自

  • 中衢一勺

    七卷。清包世臣(1775-1855)撰。清包世臣,字慎伯、诚伯,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等。安徽泾县人。嘉庆举人,官江西新喻知县,因劾去官。晚年寓居江宁。工书。有《艺舟双楫》、《小倦游阁文集》、《管情三义

  • 田间易学

    十二卷。清钱澄之(1612-1694)撰。澄之原名秉镫,字钦光,自号田间老人。安徽桐城人。家世学易,明诸生,又曾经问道于黄道周。初撰一书,名为《易见》,因其避兵于闽地,失掉原本,后追忆其意撰一编,名为

  • 续修浑源州志

    十卷,首一卷。清贺澍恩修,程续等纂。贺澍恩,江西南昌县人,光绪六年(1880)任浑源州知州。《浑源州志》自乾隆桂敬顺增修后,迄光绪初年又已百余年未修了,贺澍恩到任后,聘大同府教授经吉元、浑源州训导加教

  • 七峰遗编

    二卷六十回。不题撰人。据序知作者为七峰樵道人,其真实姓名及生平事迹不详。书成于清初。章回体小说,叙清初顺治元年四月至九月间,清兵南下攻破常熟福山,严栻等人举兵抗清,南明军队节节败退,以至后来清兵入城之

  • 徐仙翰藻

    十四卷、附赞灵集 四卷。无编撰者姓名。此书所题徐仙,是指所谓灵济二真人,即九天金阙显灵溥济真人徐知证及其弟九天王阙昭灵溥济真人徐知谔。而“翰藻”所录,是所谓二徐真人“扶乩降笔”于闽所作的诗文及对其歌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