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穀梁传注疏校勘记

春秋穀梁传注疏校勘记

十二卷。清阮元撰。阮元在组织学者校刻《十三经注疏》时,又对它们又进行了校勘,成《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春秋穀梁传注疏校勘记》即其中的一种。晋代经学家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网罗魏晋各家之说,唐代学者杨士勋《春秋穀梁传疏》以范宁《集解》为本,广为发挥,对穀梁学贡献很大。但流传后世,出现了不少错误。阮元《春秋穀梁传注疏校勘记》广泛搜罗不同版本进行校勘。自序说他本人曾作过校录,后又命元和生员李锐合唐石经,元版注疏本以及闽本、监本、毛氏汲古阁本以校宋十行本中的讹误,将异文摘录出来,进行罗列,由阮元亲自定其是非。据此可知李锐对《春秋穀梁传注疏》的校勘用力较多。李锐(1768-1817)字尚之,一字四香,元和(今苏州)生员,聪敏博洽,尤精算学。嘉庆年间阮元任浙江巡抚,创诂经精舍,将他延至西湖,校勘《礼记正义》。阮元辑《畴人传》,李锐用功最勤。《春秋穀梁传注疏校勘记》(又称《春秋穀梁传校勘记》)后还附《释文校勘记》一卷。卷首有阮元序,序后罗列引用书目,有单经本一种(唐石经)、经注本一种(宋椠残本)、单疏本一种(钞宋残本)、注疏本五种(元本、十行本、闽本、监本、毛本)。校勘字句则以宋十行本为主,摭取名本异文遗字,注在下面,参考各家之说定其是非。大体上考证精确,引据博洽。虽偶有疏失,对学者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书有阮元汇刻《十三经注疏》(收入《皇清经解》本、光绪二十四年(1898)苏州官书坊刻阮元《宋本十三经注疏并经典释文校勘记》本。

猜你喜欢

  • 鲁府禁方

    见《鲁府秘方》。

  • 续医说

    十卷。不著撰人。据考此书为明俞弁撰。俞弁字子容,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爱好论医,集历代掌故逸闻,撰成此书。卷一原医,载述古今良医、医书等。卷二论古今名医。卷三论医理等。卷四阐释名词术语。卷五谈养生之

  • 中庸补释

    一卷。清张承华(详见《大学臆解》)撰。首有承华自序。其解释中庸二字,引《周礼》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乐德教国子;说中乃和祇,庸乃孝友。首章性、道、教并言,次章言中庸,为全书之目。第三章言道,第四章言教,

  • 筹海图编

    十三卷。明郑若曾(1503-1570)撰。若曾字伯鲁,号开阳,昆山(今属江苏)人。嘉靖初贡生,曾师大儒王守仁,与归有光、唐顺之等交谊密切。入胡宗宪幕,协同平定浙江倭寇,有功于当世。是编与《江南经略》(

  • 水浒

    见《水浒传》。

  • 颍上风物记

    三卷。清高泽生纂。高泽生,字孔霖,清初颍上人。泽生少有文名,为诸生,县令常翼圣重其人,资之以入国学,卒不第。乃南游吴越,逾岭南,归以著书娱老。为文有法度。著述除此书外,尚有《南游日记》四卷。据道光六年

  • 诗经教改

    十卷。明李经纶(生卒年及生平不详)撰。李经纶字大经,南丰(今属江西)人。该书始见于朱彝尊《经义考》,《四库全书总目》未曾著录。李经纶深受王柏《诗疑》的影响,认为秦始皇焚书之后,《诗经》许多篇章失传,汉

  • 栋亭诗钞

    五卷。附《词抄》一卷。清曹寅(1658-1712)撰。曹寅,字子清,一字栋亭(一作号栋亭),号荔轩,汉军正白旗人,世居沈阳。官通政使,江宁织造兼巡两淮监漕监察御使。曹寅好骑射,嗜读书,校刊古书尤精,曾

  • 春秋朔闰日至考

    三卷。清王韬(1828-1897)撰。王韬字元晦,一字紫铨,号仲弢,又号天南遁叟、弢园老民。江苏长洲(今吴县)人。秀才出身。道光二十九年(1849)在上海英国人办的墨海书馆供职。咸丰十一年(1862)

  • 完庵诗集

    一卷。明刘珏(1410-1472)撰。刘珏,字廷美,号完庵,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明正统三年(1438)举人,授刑部主事,迁山西按察司佥事,居官多有善政。著有《完庵诗集》。珏工书画,行草师李邕,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