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简书刊误

春秋简书刊误

二卷。清毛奇龄(详见《仲氏易》)撰。此书是清人校勘《春秋》经文取得成绩之第一部。毛氏认为,《春秋》经书是依据鲁史简书修成,而《左传》则是依据各国史记之策书而作。《公羊》、《穀梁》“两家杜撰,目不见策书,徒以意解经,故经多误字,而《公羊》且复以里音市语谰謱其间,其所存圣经已非旧矣”。故其书以《左传》为主,而附载《公羊》、《穀梁》之异文,辨正其谬。其书舍《左传》之经文而从《公羊》者,只有襄公十二年“卫侯出奔齐”一条。毛氏认为,《公羊》、《穀梁》是口耳相传,未见策书,而口耳相传必然会产生“声转之误”,此为毛氏考证的基点之一。如隐公元年《经》“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公》、《穀》“蔑”俱作“昧”;隐公四年《经》“卫州吁弑其君完”,《穀》“州”作“祝”,毛氏皆认为是声转之误。他如考定会袲不当有齐侯;单伯送王姬,不应作逆;公伐齐纳子纠,不应无“子”字;齐人歼于遂,不应作瀐;襄五年救陈,有郑世子华;栾书救郑,不应作侵郑;齐栾施不应作晋栾施;叔孙婼不应名舍;卫赵阳不应作晋赵阳之类,皆有根据。至于经书“冬,宋人取长葛”,《左传》却作秋,毛氏但知经传不符,不知《左传》记宋事用商正,商正之秋正当周正之冬;庄公六年《经》“齐人来归卫俘”,而王传皆作“宝”,毛氏引《尚书》序“俘厥宝玉”,认为囚人曰俘,而取宝亦曰俘,不知宝古文作,经文之俘,乃隶定时之讹,三传不误而经文误,如此之类,不免白璧之瑕。现存《西河合集》本、阮刻《经解》本。

猜你喜欢

  • 南川稿

    十二卷。明陶谐(1474-1546)撰。陶谐,字世和,号南川,会稽(今浙江绍兴县)人。明弘治九年(1496)进士,选庶吉士,授工科给事中。嘉靖初累迁兵部左侍郎,总督两广军务。著有《南川稿》、《陶庄敏集

  • 蜀道驿程记

    二卷。清王士祯(详见《古欢录)》)撰。记述康熙十一年(1672)王士祯任四川乡试正考官时往来所经之事。上卷自京师至成都;下卷自成都至河南新乡。书成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有清内府藏本、《王渔洋遗书

  • 娱书堂诗话

    卷。宋赵与虤撰。赵与虤,字威伯,为宋太祖10世孙,但居里及生卒年均不详,生平事迹亦无从可考。著有《娱书堂诗话》,据《也是园书目》、《述古堂书目》等著录,曾有四卷足本,但已亡佚。是书成书于南宋中期。书中

  • 容庵存稿

    三卷。明许令瑜撰。生卒年未详。许令瑜,字元忠,号芝田,浙江海宁人。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选拔福建仙游县知县,十七年四月到任。后清吏司主事,改吏部给事中,后间道归乡里。事迹具详自著《孤臣述》。《孤

  • 古杼秋馆遗稿

    三卷。清侯桢(?-1862)撰。侯桢字勤,金匮(今江苏无锡)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举人。侯桢与其友张端甫同师事梅曾亮学习古文。屡应试皆不中。太平军占领金匮后,逃至常熟,困苦终了。侯桢著有《禹贡古

  • 希贤录

    ①五卷。清朱显祖撰。朱显祖号雪鸿,江都(今江苏扬州)人。顺治三年(1646)副榜贡生。生卒年不详。除本书外,尚著有《琼花志》等著作。《希贤录》记录自周至明历代名儒言行,并各系以论断。体例仿照朱熹《伊洛

  • 耒边词

    二卷。清李符(1639-1689)撰。李符原名符远,字分虎,号耕客、桃乡,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年少有才,与兄绳远、良年并有诗名,时称“浙西三李”。曾与朱彝尊等结为诗社。深得曹溶赏识,因而得以阅读曹溶

  • 诗乐和声

    十卷。朝鲜正祖撰。朝鲜自李朝建国后庙乐讹舛,以后历朝相沿。至正祖时始思复兴古乐。以《律吕正义》、《新法律数》等书为本,参证古今、稽考声乐。后又于奎章阁编纂诗乐之书,赐钟磬琴瑟于内阁,以修正乐学,编成此

  • 宋论

    三卷,明刘定之(1409-1469)撰。刘定之,字主静,号呆斋。江西永新人,正统元年(1436)会试第一,授编修,进侍讲。景帝即位后他上陈时政十事,天顺初又升为翰林学士。宪宗时,进身太常少卿,兼侍读学

  • 东皋文集

    十三卷。附录一卷。明陆渊之撰。陆渊之,字克深,号东皋,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成化二年(1466)进士,改庶吉士,擢礼部主事,进员外郎。弘治四年(1491)迁河南右布政使。著有《东皋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