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胡传附录纂疏

春秋胡传附录纂疏

三十卷。元汪克宽(详见《礼经补逸》)撰。此书模仿孔颖达《左传正义》,专为胡安国《春秋传》作疏。其《自序》称此书“详注诸国纪年谥号,可究事实之悉;备列经文同异,可求圣笔之真;益以诸家之说,而裨胡氏之阙疑;附以辨疑权衡,而知三传之得失。”但其大旨终以胡传为宗。汪氏自称:“《春秋》传注无虑数十百家。至子程子始求天理于遗经,作传以明圣人之志,俾大义炳如日星,微辞奥旨,了然若视诸掌。胡文定公又推广程子之说,著书十余万言,然后圣人存天理,遏人欲之本意遂昭焯于后世……元统甲戌,教导郡斋,讲劘之暇,因阅诸家传注,采摭精语疏于其下,日积月羡,会萃成编。”汪氏认为,“《春秋》一事之笔削,一言之增损,一字之同异,无非圣心精微之攸寓,而酌乎义理之至当。如殊会一也,而会王世子则书‘及以会’,以卑会尊之辞也,所以尊储君也;会吴则书‘会以会’,以此会彼之辞也,所以外裔夷也。同盟一也,而新城鸡泽独于公会诸侯之下书某日同盟盖新城乃赵盾主盟而鸡泽单子与盟,故皆书目以采同盟之上,所以谨其渎君臣之分而异之也。楚成使宜申献捷、战泓、围宋皆贬书人,所以贱僭窃;而会盂书爵于陈蔡郑许曹君之上,以著其争霸之实,盖不书爵则疑非楚君。昭公失国,会陵、如齐、如乾侯,其返虽不告庙,皆书公至,所以存君;而必系居于郓,盖不言居郓,则疑于复国。通诸二百四十二年,于例中见法,例外通类诸如此者,遽数不能终。”可见其臆度不下胡氏。此书之惟胡氏为宗,前人已有讥之,如明陈霆《两山墨谈》讥其此以鲁之郊祀为夏正,又以周之烝尝为周正,是其迁就《胡传》,不免骑墙之证,明初胡广奉敕编《五经大全》,于《春秋大全》一书几乎全抄袭此书,有明二百余年之科举,于《春秋》则宗此书。此书撰成于元至元十四年(1277)。现存元至正八年建安刘叔简日新堂刻本。

猜你喜欢

  • 三河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陈昶修,王大信等纂。陈昶,浙江人,出身举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任三河知县。王大信,江南人。三河县志创修于明代,后散佚,乾隆二十一年陈昶继任知县后,着手史料的搜集考订,二十四年(

  • 大学阐要

    一卷。清张恩霨撰。恩霨其人详见《论语论略》条。是书首有恩霨自序二首,题名为“阐要”,意在与注疏家逐字解释不同。大意为孔子《孝经》体用兼备,其要惟语曾子,曾子传孔子之道,故于《大学》以明其宗旨。其解释“

  • 林全子集

    四十卷。明林兆恩(生卒年不详)撰。林兆恩字懋勋,号龙江,又号子谷子,又称三教先生,莆田(属福建省)人。兆恩博学有文采,能以艮背之法治病。生平立说,欲合三教为一。著有《林全子集》等。此书是林兆恩的门人涂

  • 敦煌写本千字文

    一卷。梁周兴嗣撰。周氏生平著述,见《敦煌写本真草千字文》。此卷前后泐损,见存之文,自“安定”字起,至“阮啸”字止。此卷不讳“治”(唐高宗名)字,当为初唐遗物。唯书手甚劣,时有错别字,鲁鱼亥豕,层出不穷

  • 鲁礼禘祫疏证

    一卷。清皮锡瑞(1850-1908)撰。皮锡瑞清末学者,字鹿门,一字麓云,湖南善化(今长沙)人。1890年主湖南龙潭书院讲席,其后移席南昌经训书院。著《师伏堂诗草》、《今文尚书考证》、《尚书中候疏证》

  • 精华录

    ① 八卷。旧本题宋任渊(生卒年不详)编。任渊,字子渊,新津(今属四川成都)人,官至潼州宪。此集皆摘录黄庭坚诗文。前有任渊自序,又有朱承爵题词,叙及编辑过程,交待刻于元祐间。但书中又称黄太史山谷集几万篇

  • 御制孟子条问

    一卷。正祖撰。是编杂取《孟子》书中辞义可疑者,而条记之,每条之下间有注明年月者,为其平日读书之目录。其中驳诘孟子,极多趣语。如“孟子讥梁襄王云:‘望之不似人君’”条问云:“此曰望之不似人君,襄王虽无人

  • 容台集

    十七卷。明董其昌(1555-1637)撰。董其昌,字玄宰,号容台、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官至礼部尚书。谥文敏。精于鉴赏、善于书画,与邢侗

  • 光绪会计录

    三卷。清李希圣撰。李希圣,湖南湘乡县人。光绪进士。官刑部主事。是书前有撰者自序,具言编书原委。以下卷一为收支总数,卷二为银收,卷三为各省银友。是书尽载清末甲午前国家八千多万财政收入和七千多万支出的具体

  • 自误斋诗集

    二卷。明黄应征(约1627年前后在世)撰。黄应征,字君求,江苏江都人。生卒年不详。天启中诸生,不第以卒。其子搜其遗诗为此集。前有冒愈昌序,称:“取数未多,为体差备。浸假中年亡恙,而晚不苦于无年,所纂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