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李温陵集

李温陵集

二十卷。明李贽(1527-1602)撰。李贽,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明思想家、文学家。做过云南姚安知府。哲学观点没有摆脱王守仁和禅学的影响。但公开以“异端”自居,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见解,主张重视功利。认为“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夫妇论》)。对封建传统教条和假道学进行了大胆的揭露。认定《六经》、《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只是当时弟子的随笔记录,并非“万世之至论”,反对“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终被统治者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罪名迫害而死。在文学方面,李贽反对复古摹拟,主张创作必须抒发己见,从“绝假纯真”的“童心”出发,反对“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对封建的传统思想有所突破;并重视小说戏曲在文学上的地位,在当时颇有影响。其著作有《李氏焚书》、《续焚书》、《藏书》等。是集一卷至十三卷为答书、杂述,即《焚书》。十四卷至十七卷为读史,即《摘录藏书史论》。十八、十九二卷为道原录,即《说书》。第二十卷则以所作之诗为终。前有自序称:盖因刻《说书》而并摘《焚书》、《藏书》合为此集也。《四库全书总目》称:“贽非圣无法,敢为异论。虽以妖言逮治,惧而自刭。而焦竑等盛相推重,颇荧众听,遂使乡塾陋儒,翕然尊信,至今为人心风俗之害。故其人可诛,其书可毁。而仍存其目,以明正其名教之罪人,诬民之邪说。庶无识之士不至怵于虚名,而受其簧鼓,是亦彰瘅之义也。”于今天看来,此评其谬大甚。此集有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猜你喜欢

  • 古今伪书考

    二卷。清姚际恒撰。姚际恒,生于1647年,卒年不详,字立方,又字善夫,号首源,祖籍安徽桐城,后寄居浙江仁和(今杭州)。县诸生,一生未仕,勤于治学,酷爱藏书,承嗣先世遗藏,广泛搜求,著称一时。其学问专于

  • 青溪暇笔

    三卷。明姚福(生卒年不详)撰。姚福,字世昌,自号守素道人,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人。此书杂记作者读书所得及杂录耳目见闻等。共三卷,其首卷所述明初轶事,多为正史所不载者,可补正史之不足,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 蒋侑石遗书

    四种,二十七卷。清蒋曰豫撰。蒋曰豫字侑石,阳湖(今江苏省武进县)人。生卒年不详。纳粟捐知县,曾官河南蔚州等地。四种为《滂喜斋学录》十一卷(包括《诗经异文》四卷、《韩诗辑》一卷、《论语集解校补》一卷、贾

  • 诗牖

    十五卷。明钱天锡撰。天锡字公永,竞陵(今属湖北省)人。生卒年不详。天启壬戌(1622)进士,官至佥都御史。是编大抵推敲字义,寻求语脉,为程式制艺之计。首载冯元飏序,评论其书不但存朱子存《毛诗》,并可以

  • 丛碧山房集

    五十七卷。附《诗义固说》二卷。清庞垲(约公元1675年前后在世)撰。庞垲字霁公,号雪崖。河北任邱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十四年(1675)举人,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儒科”,授翰林院检讨,分

  • 四书教子尊经求通录

    八卷。清杨一昆撰。一昆字无怪,河北天津人(今属天津)。是书大旨攻宋人,谓“宋人著书,非理不言,而《论语》二十篇并无一理字”。一昆最服膺毛西河,但不尽用其说;虽攻朱子,而不尽废其说。有关于名教至大者,如

  • 浙西六家词

    十卷。编辑者不详。本书所选为清朱彝尊、李良年、沈皡日、李符、沈岸登、龚翔麟之词。龚翔麟为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其他五人皆嘉兴(今属浙江)人,故称浙西六家。朱彝尊有《江湖载酒集》三卷;李良年有《秋锦山

  • 此木轩直寄词

    二卷。清焦袁熹(1660-1725)撰。焦袁熹字广期,金山(今属江苏)人。康熙举人。贯穿经学,工制义。诗亦富于独创,不同流俗。著有《春秋阙如编》、《此木轩纪年略》、《此木轩四书说》等。其学贯彻天人,包

  • 陈景晨遗书

    三种,八卷。清陈经撰。陈经字荆溪,宜兴(今属江苏省)人。生卒年不详。性好读书,家贫无书,多向人借阅;屡试不第,遂日事著述,授徒于梵觉庵,以布衣终。撰有《续太平广记》四十卷,仅有稿本。丛书所收三种:《墨

  • 宝宸堂集

    四卷。清张希良(约1700前后在世)撰。张希良,字石虹,湖北黄安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授翰林,历左右春坊赞善,纂修《三朝国史》、《一统志》、《明史》、《春秋讲义类函》等。累官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