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经堂金石跋尾
三卷。清方朔撰。方朔,字小东,安徽怀宁(今潜山)人。是编有宋祖骏、潘祖荫、宗稷辰、沈兆沄书后,吴隐作跋。卷一为属于金属之跋,卷二、卷三为属于石属之跋。跋后所附各家题记,如翁方纲、何子贞之韩敕造孔庙礼器碑跋,皆翁氏《两汉金石记》、何氏《东洲草堂文钞》所漏载,可据以参考,补其遗亡,亦幸赖此书,录而相传。传本有同治三年(1864)遁盦金石丛书本。
三卷。清方朔撰。方朔,字小东,安徽怀宁(今潜山)人。是编有宋祖骏、潘祖荫、宗稷辰、沈兆沄书后,吴隐作跋。卷一为属于金属之跋,卷二、卷三为属于石属之跋。跋后所附各家题记,如翁方纲、何子贞之韩敕造孔庙礼器碑跋,皆翁氏《两汉金石记》、何氏《东洲草堂文钞》所漏载,可据以参考,补其遗亡,亦幸赖此书,录而相传。传本有同治三年(1864)遁盦金石丛书本。
四卷。清代郭梦星(生卒年不详)撰。郭梦星著有《尚书小札》等著作。此书属于札记,记载考证内容较杂,阐述经义、考据论证史事及清代的一些掌故、杂事,也有一些诗文之类考证。书中不分门类,评说经义之处多不符正统
一卷。无名氏撰。清马国翰(详见《玉函山房辑佚书》)辑。《隋书·经籍志》五行类有《地镜》一卷、《地镜图》一卷。已佚。《地镜》是叙述如何寻宝方法,《地镜图》是寻宝的地象图谱。《地镜》与《地镜图》相参证还可
三卷。清黄本骥(生卒年不详)编辑。黄本骥字仲良,一字虎痴,湖南宁乡人。道光元年(1821)举人,官黔阳教谕。著有《圣域述闻》、《嵰山绀雪》等。入清以来社会上尚保存着不少有关明人的尺牍。黄本骥认为在短柬
四卷。北凉释法盛(生卒不详)撰。法盛,高昌国人,曾经游西域,遍历诸国。“能梵书,备诸国语”。所作《历国传》一书,有称为《法盛历诸国传》,约亡佚于唐宋之际。所记内容多为西域佛事。其卷题名《隋书经籍志》、
三十二卷。清戴进贤主编。有二十六人参加编纂工作。前两卷说明“玑衡抚辰仪”的性能与用法,后三十卷是星表。包括总纪恒星及恒星黄道经纬度表十三卷,恒星赤道经纬度十二卷,月五星相距恒星黄赤道经纬度表一卷,天汉
二卷。清徐熊飞(1762-1835)撰。徐熊飞字子宣,一字渭扬,号雪庐,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嘉庆九年(1804)举人。徐熊飞家贫,不能自保。阮元聘其为“诂经精舍”讲席。中年时,徐熊飞与杨芳灿、王豫、
一百三十卷。清陆增祥编著。陆增祥(1816-1882),字魁仲,号莘农,江苏太仓人。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历官湖南长、靖道,有政绩。他广泛搜集石刻和其他器物铭文,以毕生的精力完成
二卷。意大利高一志(详见修身西学)撰。《教要解略》是一部耶稣教类之作,此书分上下两卷,上卷撰述天主、圣母、十诫、信经、三位一体、七圣事。下卷撰述形神哀矜之行十四端,真福八端,罪宗七端,向天主三德,四宗
十五卷。隋代费长房(生卒年不详)撰。长房,蜀郡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人,本出家为僧,博学而精于玄理。北周建德三年(574)废佛法时还俗。隋初被召任翻经学士,在大兴善寺国立译场参加译事。自开皇四年至十七
不分卷。清汤球撰。汤球辑有《十六国春秋辑补》,该书共编辑了十八种史部久佚之书,包括萧方等的《三十国春秋》、常璩的《蜀李书》、和苞的《汉赵记》、武敏之的《三十国春秋》、田融的《赵书》、吴笃的《赵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