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枣林杂俎

枣林杂俎

明清之际谈迁(1593-1657)撰。谈迁原名以训,字观若;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浙江海宁县枣林人。明天启元年(1621)撰著《国榷》,清顺治二年(1645)续订崇祯、弘光两朝史事。顺治十年北上居京,搜集遗闻,订正《国榷》。著作尚有《枣林杂俎》、《北游录》、《枣林集》诗集等。此篇共分十二门类记载,多为明代轶事。即科牍、艺篑、名胜、器用、荣植、颐动、幽冥、丛赘、彤管、空元、炯鉴、纬候,所记多引他人之说,语言支零冗繁,漫无边际。名胜一门,“杂引志乘及里巷斋东之语”,且缺少考证。艺篑一门亦疏而不同,甚至本末倒逆,与实不符。其余十门,语言大多繁杂少绪,是未成之文。有清宣统三年(1911)上海国学扶轮社《张氏适园丛书初集》排印本,民国上海进步书局石印《笔记小说大观》本。1983年、1984年上海广陵古籍刻印社据石印《笔记小说大观》影印再版本。

猜你喜欢

  • 岩下放言

    三卷。北宋末南宋初叶梦得(1077-1148)撰。叶梦得生平事迹详见《石林燕语》。叶梦得自崇庆节度使致仕,退居乌程弁山,每日读书著述,潜心钻研儒家经典以外,亦究心佛老等诸家之言,每有心得,记录成篇,因

  • 画纪补遗

    二卷,附《元画纪》一卷。不著撰人姓名。该书所载始自宋高宗以后,迄于元代至正之间许多画家事。其中错误颇多,如马远的父亲名为“公显”、兄名为“逵”,可该书却把“逵”误为马远之弟、把“公显”误为马远之孙。其

  • 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

    五卷。作者不详。陈振孙《书录解题》云:“以监本增注而释之。”此书于每一字下先列“官注”,后附“互注”,中间用一“释”字隔开,如:“鳜,鱼名。〔释〕云:大口,细鳞,有斑文。”此书今有两种版本。一种是清康

  • 龙城录

    二卷。旧本题唐柳宗元(已著录)撰。此书《新唐志》、《崇文目》、《读书志》,《通志》均未载录,只在《书录解题》、《通考》、《宋志》才开始载录,原因是一些学者不认为是柳宗元的著撰。例如何薳的《春渚纪闻》,

  • 三国演义

    各种刊本卷、回数不一,详见后。明罗贯中(约1330-约1400)撰。罗贯中名本,一说名贯,别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籍贯有东原(今山东东平)、太原(今山西太原)、钱塘(今浙江杭州)、庐陵(今江

  • 小尔雅义证

    ①十三卷,附《补遗》一卷。清胡承珙撰。胡氏生平见“尔雅古义”条。是书成于道光七年(1827年)。胡氏自序云:“曩见东原戴氏横施驳难,仅有四科,予既援引古义,一一辨释,因复原本雅故,区分条流;又采辑经疏

  • 古今奇闻类记

    十卷。明施显卿(约1567年前后在世)撰。施显卿,字纯甫,无锡人。生卒年均不详。官新昌县知县。著有《古今奇闻类记》十卷。这部书成于万历丙子年。材料多取于史传和稗官小说,也兼及明代的近事。内容分为天文、

  • 抱朴子内外篇

    八卷。晋葛洪(详见《肘后备急方》)撰。传说葛洪尝闻交趾(今越南)产仙丹的原料,于是他晚年求得去广西句漏县当县令,以便就近采药炼丹。他携全家到广州,被刺史郅狱婉留,不得已隐居罗浮山修炼,自号抱朴子。《抱

  • 读法言札记

    一卷。清陶鸿庆撰。是书为读诸子札记之第十四种。《学行》篇,“以其所葬”,以五臣注本作“其所以葬”。《重黎》篇,“者”读为“诸”,“也”读为“邪”,谊皆精,即《孝至》篇,“宗夷猾夏”,从《广雅释诂》“宗

  • 堇山集

    十五卷。明李堂(1462-1524)撰。李堂,字时升,号堇山,鄞县(今浙江宁波市)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累官至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著有《堇山集》。是集因鄞县有赤堇山,而李堂曾居于其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