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栾城遗言

栾城遗言

一卷。也称《栾城先生遗言》。北宋末南宋初苏籀(生卒年不详)撰。苏籀字仲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南宋建立后移居婺州(今浙江金华)。北宋大文学家苏辙之孙,苏迟之子,官至监丞。苏籀十余岁时即随祖父苏辙居于颍昌,前后九年,未曾离开身边。受苏辙教育及耳闻目睹其事颇多,后追记其言其事若干,以成此书,意欲留示子孙,因定书名为《遗言》。书中辩论文章流别、古今人是非得失等最为详晰,颇能窥见苏辙作文宗旨。其精言奥义,亦足以启发后学。书中暗寓尊其祖父苏辙而稍抑苏轼之意,当不是苏辙本心。又谓吕惠卿和王安石的矛盾起于《字说》与《三经新义》,提法虽新,但与史实颇不相合。书中又谓苏辙母梦见蛟龙伸臂而生苏辙,引孔子生时二龙附征在之房为此;又杂载苏辙崇宁五年(1106)梦见王安石等事,颇失诞妄。但书中所记多为苏籀亲承祖训,耳濡目染,颇为可信。对后人研究苏辙及其家史颇有帮助,足资参证。今传本不一,《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说郛》本作《栾城遗言》,《百川学海》、宛委山堂《说郛》、《续金华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作《栾城先生遗言》。

猜你喜欢

  • 东天目山志

    二卷。清释松华、陈兆元同撰。松华,昭明禅寺住持。陈兆元,生平不详。明徐嘉泰著有《天目山志》四卷。后章之采辑《东西天目志》八卷,以天目山东西二峰辑为二志,各分四卷。杭州太守李烨然合而刻之。至清初又分刻之

  • 万里寻亲录

    一卷。清刘瓒(生卒年不详)撰。瓒,山东单县人。该书记其父刘弘甲寻亲经过。弘甲父兴邦官云南澄江府时,遇吴三桂叛,之后音信隔绝。十余年后,弘甲历尽险阻,终于找回父亲。前有康熙六十年(1721年)衍圣公孔毓

  • 蛟川先生文钞

    二十卷。清陈继聪(生卒年不详)等编辑。陈继聪,字骏孙,浙江镇海(今宁波)人。同治举人。著有《忠义纪闻录》。蛟川代有名贤,宋则沈端宪、黄文洁,号称理学大儒;明则贺克恭、黄门等亦皆道德气节,学问经济,卓绝

  • 钜野县志

    ①十卷。明吕鹏云、方时化修,吕封齐纂。吕鹏云号溟南,直隶东明县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授任钜野知县,官至御史。方时化,歙县人,举人出身。天启初任钜野县知县。考钜野县志,创修于明嘉靖二十五年(

  • 永州府志

    ①二十四卷。清姜承基修,常在纂。姜承基,字慕庵,盖平人,曾任永州府知府。常在,道州人。永州之名,始于唐代。清康熙年间,姜承基任县令后,殷殷于察吏安民,征文考献,搜得旧志残简,与同郡属僚共相参订,三易寒

  • 读书乐趣

    八卷。清伍涵芬(生卒年不详)撰。伍涵芬字芝轩,于潜(今浙江省临安县)人,康熙丁卯年(1687)举人。《读书乐趣》是伍涵芬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首载朱子四时读书乐歌,以命书名。书中分荡胸、澄心、澹缘、怡情

  • 明儒言行录

    《正录》十卷,《续录》二卷,并为清沈佳撰。沈佳字昭嗣,号复斋,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五十七年(1718)进士,官至安化知县。师从于汤斌,然斌参酌于朱熹、陆九渊之间,佳则一宗朱熹。平生著

  • 重修玉篇

    三十卷。南朝梁陈间顾野王(519-581)撰。野王字希冯,吴郡吴(今江苏吴县)人。博学,通经史,精于天文、地理、文字音义。在梁朝为临贺王萧正府记室参军,入陈官至黄门侍郎。著有《建安地记》、《玉篇》、《

  • 明史纪事本末详节

    六卷。林纾编。林纾,闽县(今属福建省福州市)人。清光绪中节录《明史纪事本末》以成该书,供教授明史之用。传本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五成学堂铅排本。

  • 书经讲义

    一卷。清周嵩年撰。此书书口题“豫河客籍学堂”,大概为河南学堂课士的讲义。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讲解《全经大义》,第二章讲解《虞书》、《夏书》,第三章讲解《商书》,第四至六章,讲解《周书》。在第一章讲解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