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卷。清姚子懿(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子懿为浙江嘉兴人。其字号生平事迹均不详。本剧是《寻亲记》的续集。《寻亲记》又名《教子记》,是明范受益撰。姚氏认为该剧恩仇尚未终场,故作续篇。其中林默以身堵河堤
十二卷。明吴与弼(1391-1469)撰。吴与弼,字子傅,号康斋,崇仁(今属江西)人。永乐七年(1409)赴南京省亲,从学于杨溥。因获读朱熹所编的《伊洛渊源录》而立志学习理学,发愤读书。天顺元年(14
一百卷。载龄等奉敕修。载龄,道光进士。官至兵部、户部尚书,大学士,袭不入八分辅国公。是书首载同治十二年(1873)请修“则例”的奏疏。全书分十六类,为户口、田赋、库藏、仓庾、漕运、盐法、茶法、参课、钱
三十六卷。明黄佐(1488-1566)撰。黄佐字才伯,香山(今广东中山)人。嘉靖年间进士,官至少詹子。其学说以程、朱为宗,后人称他为甘泉先生。是书自第一至第十二卷为《乐均》,自第十三至第二十一卷为《乐
三卷。清方觐(约1723年前后在世)撰。方觐,字近雯,号石川。江都(今江苏江都)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官至西安布政史,曾从学于朱彝尊。姚世钰评其诗云:“周旋于亲爱伦理之间,缠绵悱恻,有温柔
二卷。清林仲懿(生卒年与事迹均不详)撰。清人以各家之说解《庄子》者屡见不鲜,而以《庄子》附会他说者,也大有其人。林仲懿作《南华本义》,只注《庄子》内七篇,其语言多附会易理、阴阳。例如,其释《逍遥游》,
一卷。清李道漪(生卒年不详)撰。李道漪,字蕙清,浙江嘉兴人。此书与汤淑清著的《晚香楼诗词稿》、濮贤嫏著《意眉阁诗词》合刻名为《李氏诗稿》。书前有其兄李道详写的记。书后有:“女兄李道沅、姨甥濮思弇、思祜
一百五十九卷。和硕庄亲王允禄缮录刊布。雍正七年(1729),世宗宪皇帝,应廷臣的请求,命和硕庄亲王缮录,雍正九年(1731)告成,所载上起雍正帝登极、下止雍正七年。乾隆皇帝即位以后,再命和硕和亲王弘书
六卷。清江瀚编。此为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除善本、观海堂、方志、满文各库之外,存于四库及丛书五库的普通书籍的简目,其依四部编排,著录书名、卷数、撰者、版本、册数,有重复的殿本而存入普通书库者亦收入。有民国二
四卷。清陈克家(?-1860)撰。陈克家字梁叔,陈鹤之孙,元和(今江苏吴县)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官内阁中书。后入提都张国梁幕,殉难,诏赠知府衔。陈克家诗学黄庭坚,为姚莹所重。此编四卷。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