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正音通俗表

正音通俗表

一卷。清潘逢禧撰。逢禧字澹如,闽县(今福建福州市)人。潘氏于凡例中云:“是书论正音,非论音韵也。然不知音韵反切,则正音不得而明,故集中先列音韵各表,为学正音者导厥源流,亦且为论音学者探其门径。”又云:“吾闽方言虽与正音迥别,然细心研究,不过三数月间无不通肖者。”可见此书是潘氏为福建人所作学习正音的等韵图表。潘氏分声母为二十一类,各用两个双声字标目,如:乌翁、呼酣、孤贵、菹驺、初钞、卢辚、都坫、无婺、母岷、铺抛等。标目之上字皆[u]韵字。第三母仅用“耦”一字标目,潘氏谓乌翁与耦“二母久已相并,耦母所剩不过数字,以有此一音不得不立一母耳”,耦即疑母字。潘氏将韵母分为三十二部,曰:邀君登高,山川周遮。花鞾铺鸳阶,烟波昏秋沙。嗟哉,胸中悲相乖,却知伊必须归家。把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去、入五种,云:“今以正音考之,则平声分阴阳而上去入三声之阴阳又无甚区别,故近世韵书只载五声而不及八声,盖声之递变也。”又云:“南音北音不特平仄有异同,即发音、收音亦不能划一。”由此可见,他所定的五声,依据的是当时共同语的标准音(正音),而不是“北音”(北音无入声)。潘氏的韵图按韵列字,一韵一图。列声母代表字于上,纵分五栏,分列五声之字。潘书以正音为主,间举闽中、延建、邵汀、漳泉、台兴、福州各地方音,以比较其异同,则是书于研究清代闽语可提供部分材料。书刊于同治九年(1870年)。

猜你喜欢

  • 丛语

    十二卷。明吴炯(生卒年不详)撰。吴炯字晋明,松江华亭(今上海)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官兵部主事、杭州府推官等。后乞假归,久之起故官。天启中累迁南京太朴寺卿。魏忠贤党人石三畏,追论吴炯党庇顾宪

  • 印史

    五卷。明何通撰。何通字不违,松江(今上海松江县)人。生卒年与事迹不详。此书成于万历年间。取历代名人各为刻一私印,又略附小传于后。秦十九人,西汉二百二十一人,东汉二百零六人,蜀十八人,吴七人,魏二十八人

  • 南岳总胜集

    三卷。宋陈田夫撰。陈田夫,字耕叟,自署曰隆兴改元重九日九真洞老圃庵苍野子,人称阆中道人。《南岳总胜集》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重刊长沙叶氏《两环丛书》本,共三卷。上卷首峰峦灵迹,次岳祠,次历代帝王传

  • 占易秘解

    一卷。清张丙嚞撰。张丙嚞详见《周易卦象》。此书是专门解释筮案之作。所收自《左传》、《国语》以及历代筮案见于记载者共四十四则,并逐条详解。尤其是对朱子启蒙所定筮例,张氏认为大多与古筮案不合,于是对其进行

  • 参同契

    见《周易参同契》。

  • 渑水燕谈录

    十卷。宋王辟之撰,生卒年不详。王辟之字圣涂,青州(今山东益都)人,宋仁宗治平四年中进士,此后做了三十多年的县官、州官。至绍圣四年告老还乡,隐居渑水(河名),与贤士大夫喝酒、谈天,其它事迹不详。此书作者

  • 杨黄门奏疏

    无卷数。清杨雍建撰。杨雍建(1631-1704),清浙江海宁人。字自西,一字以斋。顺治乙未(1655)进士,授广东高要知县,召授兵科给事中,陈广东八害,皆切中时弊,历三垣三载,疏前后三十上,曾一日而上

  • 岭南群雅集

    六卷 清刘彬华(生卒年不详)编。刘彬华,字藻林,番禺(今广州市)人。嘉庆间进士,授编修。后以母老不复出,主讲端溪、越华两书院。勤于课士。此集为地方诗选集。初集三卷、二集三卷。另附补遗一卷。刘氏以为清代

  • 江泠阁集

    二十六卷。清冷士嵋(1627-1711)撰。冷士嵋,字又湄,号秋江,京口(今江苏丹徒)人。明朝诸生,入清不仕,以布衣终老。冷士嵋年未弱冠即逢明清朝代变换,河山异色,遂绝意仕进,摒弃举业,专意为古文、诗

  • 夜行船

    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不剪春衫愁意态。过收灯、有些寒在。小雨空帘,无人深巷,已早杏花先卖。 白发潘郎宽沈带。怕看山、忆他眉黛。草色拖裙,烟光惹鬓,常记故园挑菜。